第29天晨读:哪怕做好事,也要注意分寸
推荐你读: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
孔子倡导中庸之道,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孔子说,如果没有以礼进行节制,再好的美德也会变质。“恭而无礼则劳”,恭敬当然是美德,但若是没有以礼节之,就会表现得过分恭敬。比如,年轻人过年回家走亲访友,有的亲戚招待人时的态度特别热情,甚至“无微不至”到了侵犯人隐私的境地。也许他们只是发自内心地、单纯地想要恭敬待人,但是表现过了头,难免让人感觉被冒犯了。还有的人,可能心思并不单纯。他想得到一些支持,所以表面上恭恭敬敬,一味地打躬作揖,但因为没有掌握好尺度和分寸,结果忙前忙后反而不能如愿。
勇而无礼的人容易放纵、斗狠,甚至犯上作乱。孔子提倡“三达德”——智、仁、勇,说明他是非常认同勇敢这种素质的,但是它同样需要边界、规范、尺度。
“直而无礼则绞”,“绞”在古语当中叫“绞刺”,即伤害、挖苦、讽刺之意。如果一个人过分直率,就很容易变得刻薄。
孔子说的这一段话,其实分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什么是中庸之道,第二部分讲君子上位时应该怎样做。我们现代人读《论语》,对于皇帝的御下之道一般不怎么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关于“礼”的运用。这段话能帮助我们在
做事情的时候合乎礼、合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