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天进步一点点5
第331篇文章
文章类型:笔记类
【正文】
孙子曰:兵[1]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2]之以五事,校[3]之以计而索[4]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5]同意[6]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7]、寒暑[8]、时制[9]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10]、官道[11]、主用[12]也。凡 此 五 者,将 莫 不 闻。知[13]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14]听吾计[15],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 利[16]以[17]听[18],乃 为 之势[19],以佐[20]其[21]外[22]。势者,因利而制权[23]也。
兵者,诡[24]道[25]也。故能而示[26]之不能,用[27]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28]而备[29]之,强而避之,怒而挠[30]之,卑[31]而骄之,佚[32]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33],不可先[34]传[35]也。
夫未战而庙算[36]胜者,得算多[37]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释】
[1]兵:士兵、兵器、军队、战争等,这里指战争。
[2]经:量度,引申为分析研究的意思。
[3]校:通“较”,比较、较量的意思。
[4]索:探索。
[5]上:上司、上级,这里指君主。
[6]同意:指人民与君主同心同德。
[7]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8]寒暑:指寒冷、炎热等气温的不同。
[9]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10]曲制:曲是古代军队编制较小的单位,曲制指军队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
[11]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划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
[12]主用:主是主持、掌管的意思,用是物资费用的意思,这里指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
[13]知:知道,这里是深入了解、切实掌握的意思。
[14]将:时间副词,将要的意思,也可解释为如果。
[15]计:计较,这里可引申为衡量。
[16]利:利益。
[17]以:通“已”。
[18]听:听从、采纳。
[19]势:这里是形势、情势的意思。
[20]佐:有助于。
[21]其:指示代词,指实现战略目标的计策。
[22]外:这里指客观形势。
[23]制权: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行动。
[24]诡:奇异,欺诈。
[25]道:原意是途径,这里引申为方法与计谋。
[26]示:显示,这里是伪装的意思。
[27]用:原意是使用,这里是用兵的意思。
[28]实:这里指敌人实力强大。
[29]备:备战。
[30]挠:挑衅。
[31]卑:卑下,这里是谨慎的意思。
[32]佚:通“逸”,这里指敌军获得充分的休整。
[33]胜:胜算,妙计。
[34]先:预先。
[35]传:传授。
[36]庙算:古代出兵前在祖庙举行仪式,因此庙算用来指代出兵之前的计算与谋划。
[37]得算多:指计算周密,打胜仗的把握更大。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去考察研究。
战争要综合考虑五个方面的真实情况,即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制。所谓政治,指的是国君的政治路线和政策方针,要充分动员广大民众,使其理解并支持君主的决策。这样可以使人民甘愿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畏惧任何困苦。所谓天时,指用兵时的昼夜晴雨、严寒酷暑、春夏秋冬等气候情况;所谓地利,就是指作战时距离的远近、地势的险阻平坦、地域的宽窄、死地与生地的利用;所谓将帅,就是要考察将领在智谋、威信、仁慈、勇敢、严明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领的管理、军需的供应、军令法规、武器供应等方面的情况。凡属于以上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帅都不能不知道。只有真正了解和掌握以上五个方面情况的人方能在战争中取胜。因此,要通过对敌我双方情况的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就是说,敌我双方哪一方的君主能够做到君民一心?哪一方的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纪更严明?哪一方的兵力更强大?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更有素?哪一方的军队管理更好、赏罚分明?我根据以上七个方面的情况就可以判断谁胜谁负了。
假如国君能够听从我的计谋,作战必胜,我就留下来;如果不听从我的计谋,贸然用兵必然失败,我就会离去。
有利的计谋,已被采纳,还要造成有利的态势,作为外在的辅助条件。所谓有利的态势,就是根据对我方有利的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用兵打仗讲究诡谲之术,要运用多种方法来欺骗麻痹敌人。所以,能征善战,要向敌人装作软弱无能;本要用兵,却装作不准备打仗;准备攻打近处,要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准备攻打远处,相反却装作要攻击近处。敌人贪利,就利诱他;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敌人实力强,就要防备他;敌人兵力强大,就要避开他;敌人容易冲动,就要设法挑衅他,让敌方失去理智;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想方设法骄纵他,让敌方失去警惕;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去骚扰他,搞得敌方疲惫不堪;敌人内部团结,就要设法去离间他,分化瓦解敌人。在敌人毫无准备时,搞突然袭击。这些就是军事家用兵制胜的奥秘,只能好好领会,是不能靠事先规定刻板传授的。
开战之前,庙堂之上的谋划就能预知胜利,是因为能取胜的条件充分;开战之前就预计不能取胜,是因为获胜的条件不充分。筹划周密,获胜条件充分,就能打胜仗;筹划不周密,可获胜的条件少,就很难打胜仗,更何况根本不谋划、条件不具备呢?我们依据“五事”“七计”来进行考察,谁胜谁负就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