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强大和尊严,究竟体现在哪里?
是国力的强盛?军队的庞大?体育比赛金牌数量?社会的安定和谐?友邦众多?
还是无私的援助落后小国?四处慷慨的施舍救济?
这些,都只是面子。全世界的人都尊敬英雄,尊敬有担当有责任有血性的人,尊敬不屈不挠明知必死也要拼死一战的人,人对人如此,国家对国家亦如此。
纵观中国历史,最为人称道的自然是盛唐强汉,可是,盛和强,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大唐风华绝代,当得一个盛字,然而却不算强,为何?因为大唐对外战争胜少负多,两次被吐蕃攻入首都,贞观之治时远征高丽打不赢,开元盛世时打偏远落后的南诏都全军覆没,也是丢脸。
而且,在外交上,大唐并不强硬,唯一数得上的王玄策一人平定北印度也只是他的个人行为,最后皇帝连昭告天下封侯拜将都没有给他,唐朝最伟大的皇帝李世民都如此,唐朝外交为何多以妥协为主,可想而知。
那大汉为什么可称为强汉呢?开国皇帝刘邦不是也被匈奴围在白登山差点回不来了?不也一直被外国欺负了好多年?
自然不一样,大汉的强,是骨子里的,皇帝被围,也可以强硬的拒绝敌人的一切要求,准备拼死一战。而大唐不一样,面对同样的局面,是给了吐蕃无数的金银美女,割让领土,屈辱的换来自由。
大唐,各国来朝,带来的是贺词和赞颂,而大唐,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做小妾,还带去了中原的各种先进技术,带去顶尖的工匠,顶尖的技师,相当于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打了个包做嫁妆慷慨的给了敌人。
历史教科书上都是对文成公主入吐蕃的赞颂,可却没有写,吐蕃自此渐渐强大,松赞干布死后不过两代便反目成仇,不断抢夺大唐天朝的利益和领土,后来更趁大唐衰弱两次打入长安,劫掠一空,因为大唐给他们太多甜头,而他们更加知道,给的太少,不如抢的多啊!
恶邻喂不饱,友邦不可靠,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吐蕃开始威胁到整个地区安危的时候,互相打了几百年的匈奴反而成了大唐天朝最强大的盟友,大唐的子民甚至一度忘了匈奴的残忍贪婪,然而这样建立的友谊是多么脆弱啊,吐蕃一灭,匈奴立刻调转刀口杀向大唐,这些,教科书上也没有。
大汉的强,是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深入每个人骨髓的,文景两帝虽然韬光养晦,忍受屈辱,可于边境却丝毫不让,即便损失惨重,也寸土必争,也要保护百姓周全。
大汉的强大,是汉武帝时强势崛起打出来的,是卫青和霍去病们带领的大军舍生忘死争回来的,他们就像一个成长起来的英雄挥出的利剑,将敢于欺负我们的恶邻斩落马下。哪怕敌人侵占的只是茫茫荒漠中一个破旧的废弃小城,大军也要坚决的打过去,向恶邻宣示,这是我们的领土,就算是远隔天涯的孤岛,也容不得你染指!胆敢有异心,就让你付出生命的代价!
大汉的自信,是班超出使西域,发现恶邻图谋不轨时,带着几十个外交人员就敢于亮剑,最后横扫西域各国,而且,班超不同于王玄策的是,他不光是自己在战斗,整个大汉也在他身后,回去之后也获得了英雄凯旋的应有待遇。
大汉的坚韧,是张骞和苏武这样的外交官用尽自己的一生争取来的,十多年啊,换做在大唐天朝,他们早就被遗忘了,而在大汉,他们不但自己在坚持,国家也没有放弃,不管花多大的代价,都会让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
大汉的强悍,是敌人只要胆敢无端的杀害我驻外大使馆人员,那陈汤就敢于带着没有后援和粮草的几千汉军杀过去,不但将罪魁祸首的外国元首郅支单于斩首示众,还要让周围敢于支持这个家伙的墙头草邻邦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大汉的无畏,是哪怕国家已经陷入混乱分裂,只要恶邻起了坏心,哪怕他再强大,也会有韩龙这样的孤胆英雄只身远赴塞外,将敌酋的头颅斩下!
大汉的尊严,是不抛弃不放弃任何子民,即便到了东汉,那个刚刚继位的十八岁小皇帝,在听说自己不到千人的驻外人员被恶邻起兵围困,哪怕得到消息时已过去半年多,哪怕大军远征劳师动众,哪怕救回子民的希望渺茫,哪怕会让他这个刚刚坐上的皇位不稳,但他仍然要派出大军远征。
大汉骨子里的强,是这不足千人的驻外人员,居然硬抗了敌人十万大军整整八个月的疯狂进攻,哪怕最后只剩耿恭带领的三十六个人,饿的站都快站不起来,却依然让大汉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城头,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代表的大汉的尊严,哪怕全军覆没,也要让敌人肃然起敬。
援军将他们救回玉门关时,最后的三十六人又战死大半,只剩十三人,而这一场劳师远征的营救,耗空了当年的国库,牺牲了上万的士兵,但是,当这十三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士兵到达长城关隘时,大汉的声威已经让四邻臣服。
一个人之所以被人尊敬,就是人穷志不短,在落魄时保持着风骨和不可侵犯的傲气,哪怕是达官贵人,只要敢出言不逊,照样甩他一脸。
一个国家的尊严亦如此,不让百姓受外族的欺负,不让国土有丝毫的损失,不让国家的声威受到丝毫的损害,在心怀不轨者有所动作时敢于亮剑,在同胞遭受屈辱甚至残忍杀害时敢于让大军出征,而且,永远不让为自己征战的士兵和外交人员被遗忘在异国他乡。
大汉之所以被称为强汉,就是因为他做到了这些。而大唐天朝却没有做到,所以,一个盛而不强的国家,让人向往,却难有敬意,一个强大到骨子里的大汉,才让人不但向往,而且由衷的生出深深的敬意!
言止于此,看得懂的,自然明白,看不懂的,就当是我又在瞎说吧。
撰文——东篱若尘(文俊壹)——东篱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