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佳节时,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多少要喝点酒助助兴,只不过这么多年下来,很多人对酒的印象很不好,要么把酒当成是“消愁”的工具,要么是把酒当成是洪水猛兽避而远之,要么是把酒当成是应酬场合的无奈之举,这不马上就要过节了,到底这酒该咋喝?
少年时,是在一个酒文化泛滥的环境下长大的,老人们喝酒,男人们喝酒,女人们也喝酒,所以我也学着喝酒,只不过钱少酒差,酒差喝多了就难受,难受多了就发誓不再喝了。总想不明白人们喝酒到底是为了什么,索性就把酒当成下层人民自我麻醉的工具,遂下定决心今后工作了,一定要找接触酒少的,应酬少的,或许这样才有出路。
转眼工作十多年,客观的说接触酒确实不多(现在看其实接触酒的机会也不少,是自己没有怎么关注),一方面身处异乡不愿意无端沾酒,一方面本能的还是拒绝喝酒,总觉得不是个正道,喝酒容易误事。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酒文化的规则是始终无法逾越的,身处其中而不能跳出来,终归是纠结与痛苦。
现在想来,这也源于一直以来西方思想的浸淫太久,老爱拿着变色的眼光看这些中国文化中的老东西,越看越古怪,殊不知这些东西之所以老,正式因为它经历了岁月的考验,自有其存在的道理,根本抹煞不得。
于是乎,痛定思痛,埋头潜水,仔细研究,果然大有门道。
国人骨子里大都是善良而诚实的,只不过我们会因地制宜的包装而已,这也不是虚伪,乃是处世之道,所以才会有“知人知面不知心”的说法。同时行走江湖,为人处世,总要有一个队伍,一群人抱团打天下,可我们总是哀叹人心不古,人心隔肚皮,说句实话比登天难,那么怎么让这群人抱团呢?
用钱,双刃剑,因财而来则必会为钱而走,不长久。
用情,两面刀,用情之人也必为情所困。
唯有用心,才能将心比心,才能同心协力。
而心门距酒的距离其实是非常近的。
酒后吐真言,是说酒后大抵是能够听到真心话的,说了真心话,则便于大家相互交心,比心。尽管说酒不一定就是交心的良药,但是能够给彼此一个交心的机会和平台,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办事情前喝酒成为必然。但为什么有人喝酒越喝越顺利,有人越喝越糊涂?
喝酒的目的不同:
第一种,寻找快乐,释放压力。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和三五好友一同开怀畅饮,把酒言欢,确是人间一大乐事。
第二种,建立感情,增进情谊。酒桌上能看出一个人的家教与素养,因此喝酒就是找到与对方建立联系的通道,通过观察吃饭、饮酒的喜好来判断人背后隐藏的真实信息。
第三种,灌醉对方,套出信息。这种属于别有用心,绝对不能随便运用,害人害己。
可以看出,第二种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并掌握的,但是要合理运用,要遵循内在的规则,有些话要讲在前面,有些话要酒后再聊,大致的顺序是分为开心,交心,关心,同心。
首先要开心,只有高兴,心门才能打开,因此酒席开场的氛围要热烈,轻松,在一片嬉笑怒骂中每个人都能融入其中,笑声不断,这样人们才会放下伪装,慢慢将心门打开。
其次要交心,酒过三巡,人眼朦胧,舌头打卷,说话语气及腔调已经和清醒时不同了,该说的不该说的,大多在这个时候开始说了,此时择机而行,听对方吐真言,同时也借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让对方明白你的立场,酒量好的人在此时是有绝对优势的。
第三,要关心。当听出对方的真实感受,要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感同身受,去理解对方,并给出自己的真心之言,切不可随意诓骗,对方终将会察觉。
最后,是同心。这是在大家将心都交出来后,彼此交换了想法,心的距离已经拉进,并且建立了情谊,此时才可能达到同心的效果。
当然,上述流程并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的,也并非一次性的,有时需要多次喝酒,还要反复琢磨对方所说的话,真正理解彼此的意图。
皓哥心里话:喝酒这件事其实本身无对错,喝多喝少全在量力而行,酒量小的人也不必苦恼,可找酒量好的作陪。但是绝对不可故意把对方灌醉,因为别有用心者最终必将作茧自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