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主要是指1956年苏共二十大会议上,赫鲁晓夫所作的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
报告中,赫鲁晓夫指责斯大林粗暴、蛮横、滥用职权和破坏法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
赫鲁晓夫之所以否定斯大林,主要原因是为了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
关于这个原因,我们可以从当时的苏联现状来分析。
当时的苏联内忧外患,迫切需要改革,而赫鲁晓夫也希望借否定斯大林来赢得民心,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
斯大林执政期间,大搞专制集权,搞个人崇拜,严重破坏了党内民主,说他是暴君也无可厚非。
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在苏联发起了一场大清洗运动。
1937至1938年被称为苏联“大恐怖”时期。在此期间,130万人被判刑,其中68.2万人遭枪杀,很多人遭到逮捕,关押进集中营,因饥饿、疾病等死亡在恶劣的环境中。
苏联境内诸多少数族裔被集体迁移和流放。政界、军界、经济、艺术、科学等等社会各界的精英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
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曾经说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世界的隔绝——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
无论是民生、经济、文化、军事等等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得到改变。这一系列问题都摆在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面前。
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包括健全国家司法制度和平反冤假错案,这就必须要处理斯大林执政时出现的问题。
斯大林在位时,赫鲁晓夫是其坚定的追随者。
即使在斯大林发起大规模政治清洗运动的时候,赫鲁晓夫也是斯大林路线最起劲的鼓吹者之一。并且积极协助斯大林逮捕及消灭他自己的同事与朋友。
而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面对着苏联复杂的局势,立马调转了方向。
赫鲁晓夫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斯大林。
苏共二十大召开的时候,赫鲁晓夫做了举世震惊的长达4个半小时的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报告中强烈谴责了斯大林大清洗运动和驱逐少数族裔的罪行,抨击了他所实行的政策为苏联带来的灾难,还指出了他军事上的无能。并用大量的调查材料来证明苏联大清洗和恐怖人物的核心就是斯大林。
反对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释放集中营的囚犯等一些列的举措,使赫鲁晓夫的呼声空前高涨,也赢得了苏联人民的支持,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否定斯大林,提高并巩固自己在苏联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这就是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主要原因。
不仅言论上否定斯大林,赫鲁晓夫甚至还下令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迁出。
看上去批判挺彻底,实则不然,如果我们仅从这些现象上就推断出,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并不准确。
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也说:“我这个报告的目的并不在于全面地评价斯大林政治生涯及其活动……斯大林在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中,在国内战争中,以及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是尽人皆知的。”
由此也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否定的是斯大林本人而非斯大林主义。
赫鲁晓夫否定斯大林,却没有从体制、制度层面去认识问题。
可能在他看来,只要揭露斯大林,就能回归到正确的列宁主义路线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他没有意识到,个人崇拜,实际上是一种制度的产物。
尤其搞笑的是,赫鲁晓夫在执政过程中依然是“一言堂”。
而且他实行的改革,也都是和斯大林执政时期的政策、路线是一致的。
从赫鲁晓夫执政的11年来看,他推行的基本上还是斯大林主义,并没从根本上脱离斯大林的体制模式,仍是坚持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所有制问题上,仍然坚持斯大林全民所有制是公有制最成熟、最彻底的形式的基本理论。
他继续推行斯大林长期坚持的优先发展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重工业政策,不注重轻工业与食品工业的建设。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的斯大林时期推行的所有制。急于消灭工业合作社,大搞合并集体农庄。
他在苏共二十一大还提出,到1980年,苏联将逐步过渡到单一的全民所有制。
赫鲁晓夫并没从根本上脱离斯大林的体制模式,也没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度集中的要害。
历史总是表现出惊人的相似,等赫鲁晓夫的继任者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也采取了相似的方式,全盘否定他。
这或许是赫鲁晓夫当初在作“秘密报告”否定斯大林时所没有预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