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分享会里,我们给大家发布了一份问卷调查。其中最后一题是“您参加拼养活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有好多家长把它错误理解成了“开展拼养活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但正是源于这样的错误,我们也顺势整理了大家的思考。通过详细地统计,我发现:许多家长都认为,最大的挑战来自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
的确如此,在拼养活动的开展中,最“烧脑”的就是课程设计。而课程设计里,在我看来,最具挑战性的是“游戏力”,也就是如何用有趣的游戏触发孩子的积极性。教什么固然很重要,但我们的人生经历、读过的书、看过的文,或多或少都会给我们很多灵感与启发。然而,对于低龄的孩子而言,怎么教似乎更挑战我们的智慧。
“游戏力”的方式并不只限于传统的游戏时间,应该来说,无论何时何地,游戏都可以发生。对于我们成人来说,游戏意味着休闲,但对孩子而言,游戏却是工作。不同于成人的是,孩子非常热爱自己的这份工作,很少想到要休一天假。游戏也是孩子交朋友、体验生活以及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
另外,游戏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又因为孩子“喜欢玩”游戏,更是因为即使是最平常的游戏里,也常常蕴含着深意。
所以,在拼养课程设计里,如何把我们要讲授的内容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显得格外重要。
还记得去年寒假第一次拼养活动开始前,轩妈对轩轩说:“下周开始,你去参加朵妈、妮妈的拼养活动。”轩轩问:“玩什么?”轩妈回答说:“就是去上课啊!”刚上一年级的轩轩同学果断拒绝,没有丝毫犹豫。轩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做通了工作……七天过去了,拼养活动结束的那一天,轩轩问我:“朵妈,下一期拼养什么时候开始?你一定要通知我啊!”其他的孩子也都对拼养活动的结束依依不舍。所以,我们坚持认为,只有生动有趣的游戏(或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孩子发自内心地积极参与。
那我们该如何创新性地来突破“游戏力”的挑战呢?
01设计感
一节好课是需要设计的,完成拼养活动亦如此。我们并不是简单地把许多看似优秀的游戏、活动杂乱无章地拼凑在一起,而是设计出一个个很棒的主题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我们不仅考虑课程所具备实用性的,同时也需要设计感。优秀的活动设计,会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意义和美感。无论孩子们将来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他们的这些经历都将会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理解他人以及欣赏周围世界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未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必备技能。
02故事力
联想型的叙事故事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这也是理性能力的基础,是我们展望未来、预测未来、组织策划和解释问题的主要手段。当我们将课程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时候,就是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具体的情感化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激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孩子会一直记得故事的来龙去脉,因为讲故事就是我们记忆的方式,还有些孩子甚至会饶有兴趣地帮我们一起创造故事的发展,其结局往往令人惊叹不已。
03共情力
共情力是站在别人的立场、凭直觉感知别人的感受,即设身处地地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体会他们的感受。在拼养的课程中,我们会特别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来体验各种角色,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伙伴、理解父母。例如,在其中一期拼养活动中,孩子们用话剧表演的形式,来演绎自编的一个小故事——《奇先生妙小姐的圣诞之夜》。在故事的演绎里,孩子们与父母们一起揣摩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改进人物的语言,丰富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表达与沟通,学会了如何克服恐惧与害怕,学会了如何相互合作、相互鼓励,收获了更多地成长。
当我们决定开始“拼养”的那一天,我们就注定要不断挑战与超越。之前经历的五期拼养活动共经历了30余天,每一期我们都是排除万难、“烧脑”设计,每一次我们都争取做到最好!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和妮妈会继续发挥强大的整合设计能力与执行力,让“游戏力”随时随地地在“拼养”里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