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布置的写景随笔片段,字数不要求多,但要求用上我们在第三单元的山水古诗文中,归纳到的写作方法。看完学生的随笔后,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基本达到写景优美生动的要求,甚至部分还比较细腻。但如何出彩?如何在众多优美的文字中脱颖而出?我想,唯独一份真性情可以让人眼前一亮!于是,找出了两篇虽朴素,但能打动我的文段:
【随笔1】
校外孤芳
文翰中学201班 林辉
初中生活,缺少了许多父母的陪伴,有时候,寂寞是难免的。
每当晚修下课,我常常一个人走到后门外,头靠在栏杆上,呆呆的望着映月湖。夜空中没有星星和月亮,少了份热闹,却与下面的映月湖产生了一种空灵的感觉,让我的心也平静下来。(景物与“我”的关系,表现真实性)
湖边的少数垂钓者静静地钓鱼,夜空下是不得看见他们的举动的,好似莫高窟敦煌壁画,昏沉而又不失美感,令人好奇。一会儿一阵微风掠过湖面泛起层层波浪,我没有真正看见,只听得见波浪拍打石头清脆的声音,让人意会想象。堤岸上的树静默着,看着几个散步的人,偶尔拜托风姑娘捎几片叶子给他们,也许树会耐不住这单调的生活吧。可以听见行人说笑的声音,也可以听见地按下草丛里的蛐蛐和蝈蝈唱歌,为寂静的夜点上一首古老的歌谣。(以自己的角度欣赏景物,流露真情实感)
而教室里却是一片热闹,说笑的打闹的,好不活泼快活。突然上课的铃声响,所有的同学立刻回到了座位,我缓缓起步,越走越轻快,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酸,又有一种独特的甜。走着,走着,我回到了座位上,一切又安静了下来,校园的孤芳浮现在脑海里,也许夜也没有发现和自赏自己的“芳”吧。(我对景物的感受“抒情”:真情流露!)
【师语】文段很短小,但有“我”的存在感,作者独自凭栏远眺的景象清晰可见,背景——赏景——现实,一气呵成,真情流露。
【随笔2】
落红不是无情物
文翰中学201班 黄月昱
黄叶萧萧而落的秋晨,风儿很轻。又是一个在学校的星期,让人心生胆怯又十分亲切。泥土混着小草的芳香,弥漫在校门的小道上。秋风吹得发梢飘飘晃晃的,生怕周围过高过头的杂草折了腰。大片一涌而出的喷泉与路旁的江岸、蓝天、白云相接,好像一派富有诗意的秋图。
岸边的翠树展露出应有的本色,一片带着淡粉味的花瓣在空中摇摆不定,最后轻缓缓地平躺了下来,也许真的是步入了深秋吧。枯枝在秋风中摇曳着,与这灰暗的世界相衬着。
时而在二楼眺望,常有渔民撑着小船、皮筏子,顺着宽阔舒缓的水流而下,河岸的柳叶枝条飘飘洒洒,衬得江面平静无声,碧绿如玉。
我不由得停住了目光,想起了一句名言“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一切皆如过往云烟,花开时鲜艳,娇艳欲滴,芳香了无数个夜晚的星辰;花落时凄凉,却以满地落英染红了河堤。轮回交替,如几度夕阳红。分不清花开花落,看不透人情世故……(结尾经过修改后,少了几分哀伤,多了一份诗意)
【师语】真实的景象,是独特的!作者能抓住观察到的真实景象,展开行文,也写到了自己眺望的身影,有“我”在,有“我”感,最后照应题目,花开花落了,看不透,似乎引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