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校都喜欢以“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发展奠基”为办学理念,或是口号,大肆宣传
何谓幸福?如何帮助孩子实现幸福?
涵义,目标,方法,路径,评价,有几个学校在口号之下搞清楚了这些基本要素?又有几个学校按照要素去实施?
有没有问过孩子为什么学习?学习又是为了什么?
如果仅仅是为了集体的利益和梦想而学习,个体的需要和尊重是否被看见、被满足?
如果没有,这句口号就是个天大的谎言。
“空心病”是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公开的秘密。
我和不少学生聊天时都遇到过这些问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学习?”
“老师说,我要考上某某重点高中”
“我妈说,不考上大学将来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何止是青少年学生,成年群体亦然。
“我并不喜欢科研,只是不想出来社会”---于社会、国家,这不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吗?于个人、于家庭,这是一种无际的折磨。
还有目前名校应聘教师岗位的热话题,又有多少是真正了解教师这一职业,热爱教育而选择,而是为了一份深圳的高收入或体面的解决就业问题呢?
一个人,首先要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认可自己,才能独立存在,才能有寻找幸福,让自己过上幸福生活的能力。
也就是说,首先知道自己是谁,才能明白该往哪里去,怎样去。
西方的哲学三问和东方的三生三世,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相融的。
回到教育,在教育生活中,我们有没有把每一个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还是当成实现某些集体利益的工具、螺丝钉,假若有一天孩子觉察到了个体的存在,而没有能力让自己独特存在时,就是悲剧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