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孔子之道•正确解读经典》讲义之一:
批判性看待论语
《论语》不是孔子和颜回编写,所以可能不能准确了解孔子思想;也是因为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它,就会有个人见解,还有语录没有情景也会让人容易误解。所以我们研究孔子不能仅限《论语》,并且要有批判的眼光看《论语》。
王炎平教授主张两个原则来解读经典:来自孟夫子,第一,“诵其诗,读其书,知其人”。第二,“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就是说解读经典是要了解把握这个人,并且从他的文字来了解主人公的思想,不拘泥于文字。
下面王炎平先生举例说明,举例《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古人《论语正义》解读是,幼时入父母居室尽孝道,稍长离家从师尽悌道,王炎平先生认为这样子拘泥文字错误解读了孔子。王炎平先生认为“入”“出”“孝”“悌”是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这是说弟子居家对父兄尽孝悌,处世对师长如对父尽孝道,对同辈和同学尽悌道。王炎平先生还认为孔子办学强调笃行,这是孔门之风。(这里体现了王先生的知其人,不以辞害志)。
第二例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曾子引述孔子的话,曾子的“君子思不出其位”。则是曾子对其弟子阐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王先生认为曾子解读错了。这句话表面意思是,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的事,君子考虑的事,不要超过自己的职责范围。王炎平先生认为,孔子一生都在思考议论王者之事,并且形成了一套治国平天下的理论。这和他的民间教师地位所做的事不符合,《论语》一书,都是讲孔子和学生们谈古论今,指点江山。他们都不在其“位”,要“谋”其政,他们都是“思出其位”。王先生认为,各职位该担负社会工作,我们不在其位不能代替他去做,但是我们可以议论批评他的工作,可以提出意见,建议。这才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本义。孔子看来,人应该以“仁”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天下事人人得而思之议之。王先生认为这些章句讲错了就和孔子思想大相径庭。所以王先生是从“知人”“逆志”的原则来解读论语和孔子思想的。
ps:好朋友认为就算古人他们那句话说的是,确实是孔子他本人的意愿和意思,但是如果太偏激是不适合现在的人的学习的所以我们应该改、也可以改啊,我们是要让那些文化是有利于现代人的,而不是给现代人传授一种偏执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