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继续拜读了《人生》这本书。
高加林经过一个月的颓废,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他也被动接受了自己将要成为农民的事实,而庄稼人不出山劳动,是会叫任何人都瞧不起的。在生活的压迫和父母的期待下,高加林决定进城卖馍。
但是想和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他从心理上还没有接受自己从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沦落成为一个脸朝黄土地的乡巴佬,虽然自己的父母也是万千朴实农民中的一份子。
高加林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吆喝出声,要知道他可是自诩文化人,怎么可能像其他人一样不顾及自己形象的大喊出声呢?看到这里,如果我是高加林,我是否会像他一样无法叫卖出声呢?恐怕会吧!因为他之前接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使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生活,猛然让他如此,肯定是叫喊不出来的。话说回来,这同样也印证了高加林还是没有打心底里接受自己农民这个身份,或许他觉得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还会翻身吧,而到那时,吆喝卖馍这件事恐怕会成为他亮丽人生的一个污点。
更糟糕的是,他碰上了最不愿碰上的人——昔日的高中同学,而且是避无可避。在与他们交谈的过程中,高加林发现同学们都过得很好,只有自己沦落成了农民。这使他无法平心静气地面对他们,同学的关心问候,他也觉得对方是在嘲笑自己,只想赶快逃离……
最终,高加林还是没有迈出第一步,他又把自己缩进了自认为安全的地方——文学世界。或许只有在那里,他才会忘记现实中的残酷,获得些许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