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学习力读书笔记输出6。

第6章,学习上最大的阻力来自孩子认为自己不行。

1、为何拖延变成不治之症,-真相大白,一招根除。无数父母在孩子拖延这件事上非常苦恼,通常情况是越催促,孩子就越变本加厉的拖延。家长对付孩子磨蹭,更多的是用催促的方法,而催促正是让孩子变慢的重要原因。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用他们错误的方式,把孩子教出了问题,而且他们对把孩子教出问题也非常有耐心。我们发现,任何已经形成的看似顽固的孩子的问题,在最初发生的时候只是一个行为,比如磨蹭这个行为,最初的时候,孩子只是作业做得慢了一点。其实对这个行为的评价,然后当这个行为,重复发生的时候,你的诠释是,这个孩子很磨蹭,然后你就总会跟孩子说他很磨蹭,最后孩子也相信自己就是个磨蹭的孩子,最终他磨蹭的行为就会重复,相比父母觉得孩子磨蹭,孩子认为自己磨蹭更可怕。我们要从最初发生的行为开始,如果孩子晚上10点写完作业,我们读取的信号,不是孩子写作也慢了,而是要努力发现不好行为背后的闪光点,这件事就会随之发生巨大的改观。各位家长思考一下,孩子到晚上10点才完成作业,除了磨蹭这个不足之外,有没有值得夸奖的地方,比如孩子还是很细心,或者是很认真,至少在完成目标上还是坚持不懈的。你每天唠叨的就是孩子的未来,正向的鼓励肯定会产生正向的信念,互相的批评,就会相应产生负向的信念,父母就像孩子大脑的程序员,每天都在给孩子的大脑编程。孩子已经形成类似磨蹭这样的坏习惯该怎么办呢?首先父母必须意识到这个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单考,一招半式急功近利是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做长期的准备,做打持久战的准备。

2、让我不行,变成我能行的秘诀。

很多父母不知不觉间用错误的方式给孩子的内心,植入了很多我不行的信念,而这样的信念却在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到老也无法改变。10余年的读书生活,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有的孩子读出了自信,有的孩子读出了自卑。

3、正向影响孩子的最高智慧。

无数父母都在影响着孩子,但是影响的结果却不一样,因为父母的智慧不一样,影响孩子的最高智慧,就是影响孩子的潜意识。我们学习一切知识前期都是意识层面,从意识层面,逐渐内化成我们的潜意识,我们要去影响一个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影响他的潜意识。懂得潜意识的这个奥秘,父母进步过程从学到做,我们总结有三个步骤。第一,贵人相助,借力使力,也就是找到更有力度的榔头来帮你击打这个钉子,第二绝对尊重,绝对影响,不去侮辱孩子的人格,让他有价值感,但对他的错误行为绝不妥协,第三,改变环境,潜移默化,改变家庭,甚至家族的成长环境,树立更多优秀的榜样,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里。

第7章,你经营的家是孩子的加油站还是垃圾场?

1、你的家温暖吗 ?

报告显示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的事情的首位,这表明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孩子,都将温暖的家庭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追求,反映他们对家庭的重视依赖和对温暖家庭的期望。我们在工作中已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都希望回到家能轻松一下,把家变成一个充电的地方,一个感受温暖的地方,这样我们才会有新的力量重新面对新的挑战。一个家庭要幸福,每个人都要学会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担,把成就给别人,如果反过来责任别人担钱就自己要,那么这个家就会不非常不温暖。

2, 化解孩子情绪的4个步骤。很多时候孩子不努力,只是出于情绪对抗,情绪对抗发生的时候,会让我们失去理性考虑,很容易做出过激行为,如何来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第一,识别孩子的情绪。你要鼓励孩子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在帮助孩子认识情绪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孩子需要一些时间去表达他的感受,耐心些,当孩子正努力的说出情绪时,不要打断他,鼓励他继续说下去,帮助他去捕捉内心的情绪。第二,对孩子的情绪表达同理心。接纳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同理心。第三,引导鼓励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四,给予孩子信任和支持。告诉孩子你相信他,只要他继续努力,将来会越来越好,让孩子把注意力从低谷的情绪转向积极乐观的状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当我们用好化解情绪的4个步骤时,我们真的可以帮助孩子战胜自己,希望每个家长都能践行他。

3, 夫妻关系是如何获得的?对孩子学业成就最佳的预测指标,就是家庭情绪的稳定性,家庭情绪的稳定性取决于妻子的情绪,夫妻关系在所有的家庭关系中,是第1位的。我们把夫妻关系的成长总结为4个阶段。第一,期望阶段。第二,失望甚至绝望阶段。第三,接纳阶段。第四,欣赏阶段。我们总结了让家庭更幸福的秘密。同频-在一起做共同的事情,同理-相敬如宾。不说伤害对方的话,多说理解对方的话。同学-为了家庭,愿意共同学习。同志-设置家庭共同目标。

4, 家庭会议怎么开才能有效化解家庭矛盾?

为什么要开家庭会议?

(1)只有奉为民主,才能培养出独立思考的孩子。

(2)只有共同协商才会共同遵守,积极参与。

(3)培养孩子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