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一口气读完《月牙儿》,心情一直很沉重的。
老舍先生的作品也读过好几部,除了《把日子过得有趣》,大多是揭露旧时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基层人民抵抗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悲凉人生、展现了一个个小人物的悲剧故事。
《四世同堂》里北平的抗日时期,祁老太爷一家的苦苦挣扎,从祁老爷天佑的受辱游街而投河自尽,四世同堂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击垮,到最后承载未来希望的曾孙女妞子,伴着抗日胜利的消息,活活饿死在家中,她再也听不到胜利的号角,和吃一口白面的希望。
《骆驼祥子》里的祥子,勤勤恳恳的拉车,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对抗生活,与现实展开争斗,最后却在生活的理想被摧毁后精神堕落的悲剧人生。
还有《茶馆》里,从清末到抗战胜利的50年间,没饭吃被迫卖女儿的康六;有事没事到处抓人入狱好得到津贴的宋恩子吴祥子;做了十几年兵,最后连半个媳妇都娶不上的逃兵老林和老陈……,从裕泰茶馆的兴衰变迁,把当时不同阶层的小人物的生活变迁,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一部都彰显了基层人民的生活困苦和无奈,会让人跟着剧情的发展心绪起起伏伏,但《月牙儿》却是从一开始就让人感到压抑和悲凉,从开头那句“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压抑到故事的结局,没有一丁点儿生活的希望。
对命运的不公,“我”有做过对抗和挣扎,但是最后还是走了妈妈的老路,被迫堕落为娼,找不出第二条路的唯一选择。
似乎月牙儿一直都是带有寒气的,挂在灰蓝的天空,闪着一点点微弱的光,最后仍会被黑暗给吞没,没有给一点点努力的希冀。
爸爸病死了,月牙儿是带着寒气的;妈妈改嫁,坐在花轿里转入了小巷,月牙儿像个要闭上的一道大眼缝;到最后“我”失去了月牙儿,失去了自己,“我”和妈妈一样了。
一步步的挣扎、惶恐、抗拒到最后的妥协,只有妥协。
不然怎么办呢,为了活着,饿着肚子的人谈不起羞耻和尊严。
找不到事养活自己,活着的挣扎,卖不出劳力只能出卖肉体。
旧时代里生活的女性,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家庭,是个很悲哀的存在,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工作需求,就连夹缝都没有的生存,只能靠自己的年轻美貌,用身体填饱肚子。
评论区里,很多网友感慨,感谢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生活条件的改善,就算靠自己也能走出一片天地来。
也有感谢袁隆平爷爷的,让温饱得到更多的保障。
也有人说,女主人公如果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肯定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名堂来,因为她坚强、想改变、努力跟现实对抗,这些特质,足以让她在这个时代站住脚。
可惜,她早出生了一个世纪,这应该就是生不逢时的悲哀。
我没有读一部小说读这么压抑过,有时候都不敢往下看,因为从一开始就能知道悲剧的结局,不想去看更多赤裸裸的细节,但是又忍不住往下看,想看她如何去改变,或许还有点自欺欺人的祈祷她能转变一点点生活轨迹。
骆驼祥子跟她有点像,都是开始挣扎,不信命,想去改变,但可能是同是女性的原因,会更加的同情月牙儿里面的遭遇。
起码祥子有选择,他有在努力变好,也有变好的迹象,他有过希望。
但是《月牙儿》里的“我”不同,生活从来没给过她希望,除了月牙儿是她唯一的“朋友”,最后连月牙儿也失去了,一个人孤零零的。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太微弱,更何况还是女性。
有个网友评论说,
读过那时的苦,便不觉得自己苦。
是啊,生活中的我们无非是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过更好的日子,那个时代的人们,想要的无非是一日两顿饭,有个睡觉的地方。
狗起码在大街上随便找个地方就能睡,但是人不行,那时候的人们,活得连狗都不如,哪会想到温饱以外的事情。
想想,我们的苦实在是微不足道。
贾平凹说,
将军也好,小偷也好,哲学家也好,暗娼也好,他们都是以各自的生存方式在体验人生。
《月牙儿》里的“我”这个暗娼,是我觉得最为悲惨的方式,现在的暗娼起码是自愿的选择,时代的包容,也是一份职业。
但是“我”不同,“我”做过挣扎,试图改变,但时不与我。
别人的方式是体验人生,她是被迫无奈,在生存与死亡的哲学问题里,她的心思只有填饱肚子,要活着,暗娼才是唯一的出路,无从选择。
我抬头望天,天是蓝的,清澈的蓝;云是白的,可爱的纯洁的白;窗外的树是嫩绿的,春天的嫩绿,是希望的嫩绿;还有微风,它带来凉爽,空气都是甜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斜斜的,生活充满了温暖的气息。
这一刻忘记了烦恼和杂乱,挥散了月牙儿里的些许压抑。
如果你觉得生活困苦,去读一读老舍的《月牙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