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书的时候,看到杨炯曾说“愧居卢前,耻居王后”,便觉得杨炯有种对“王杨卢骆”排名不满的情绪,或许在他心中,杨王卢骆才是该有的排名。当时心想,不过是文人相轻罢了。
但后来,我发现事情不是那么简单。这是从我读到《王勃集序》开始的,试想,一个与你并不交好的人,又怎会为你的文集作序呢?“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人极为看重立功立名立言,一个好的序言相当于是一个好的招牌。难道当时就没有别的人为王勃作序,顺便蹭蹭这个年少成名的才子的热度?
先看看杨炯的这篇《王勃集序》是怎么写的吧。文章一开头,便强调了文章的作用,同时也对历代文人作了一番评论。这显然有种王勃也参与其中的感觉。
大矣哉,文之时义也。有天文焉,察时以观其变;有人文焉,立言以重其范。历年滋久,递为文质。应运以发其明,因人以通其粹。仲尼既没,游夏光洙泗之风;屈平自沈,唐宋宏汨罗之迹。文儒於焉异术,词赋所以殊源。逮秦氏燔书,斯文天丧;汉皇改运,此道不还。贾、马蔚兴,已亏於雅颂;曹、王杰起,更失於风骚。僶俛大猷,未忝前载。洎乎潘、陆奋发、孙、许相因,继之以颜、谢,申之以江、鲍。梁魏群材,周隋众制,或苟求虫篆,未尽力於邱坟;或独徇波澜,不寻源於礼乐。
之后便是大加褒扬:
君之生也,舍章是托。神何由降?星辰奇伟之精;明何由出?家国贤才之运。性非外奖,智乃自然。孝本乎未名,人应乎初识。器业之敏,先乎就傅。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
余下的,便是一番溢美之词,暂且不表。但是其中有一段对卢照邻的评论引起了我的注意:
卢照邻人间才杰,览清规而辍九攻。知音与之矣,知己从之矣。於是鼓舞其心,发泄其用。八纮驰骋于思绪,万代出没於毫端。契将往而必融,防未来而先制。
《典论·论文》评论建安七子未尝有所阙漏,但这里却唯独没有对骆宾王的评论。不禁让人联想。
唐朝时,门第观念依旧很重。豪门大族有五姓七望,分别是: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县、深县、饶阳、安国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县)、范阳卢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带)、陇西李氏(今甘肃省东南部)、赵郡李氏(今河北赵县)、荥阳郑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
杨姓虽不是其中之一,但弘农杨氏也是世家大族。
所以,“愧居卢前,耻为王后”恐怕不是其本意。“初唐三杰”才是本意吧。
以上纯属个人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