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标题党,更不是鸡汤文。
我所说的特别的日子,是指我的孕期以及“月子”。
在无法远行,也没办法恣意妄为的逛吃聚会的日子里,有好书陪伴,却是加倍的精彩。
这也不是一份推荐书单,只是我自己的精神食粮。感谢它们,陪我和宝宝度过这段人生。
(以下排列并非阅读它们的时间顺序,也并没有所谓的推荐度排序)
1. 《偷影子的人》by 马克·李维(法)
在怀孕初期反应剧烈时,读到这本清新、浪漫、温馨的小说,至今仍能回忆起它所带来的小小感动。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主人公那样的异能,但谁的童年又没有几个美丽的小秘密?谁又不是在亲情、爱情、友情的羁绊中成长和收获?
这本书不是什么大作,它读来更像一部治愈系的小品,充满着法式小浪漫。总觉得如果拍成电影,应该和《两小无猜》、《天使艾米莉》差不多调调。
2. 《太阳黑子》by 须一瓜
我是先看了《烈日灼心》才读的原著小说。和电影中奇怪的结局比起来,原著的处理显然要合理得多。没有什么另外的真凶,辛小丰就是始作俑者,就是一念之恶的代表,但也是一个救赎路上的圣人。善恶是非,在复杂的人性面前,原本就显得不堪一击。特别想提一下,和电影里那个可有可无的房东比起来,小说中的房东人物形象立体多了,把这个猥琐小人物的心路历程刻画得入木三分。
故事的发生地正是我生活的城市——厦门(电影也是在此拍摄),看着书中熟悉的地名和人情风俗,更平添了几分阅读快感。
3.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by 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
无需多介绍,这无疑称得上一本伟大而经典的社科读物,豆瓣9.3的高评分绝对不是在唬烂。它真的是“简史”,和它想要表现的主题相比,它可谓篇幅精悍,脉络清晰,深入浅出,可读性极强。
生物、历史、考古、经济、宗教、社会……不同的学科角度,宏观的全局概览,读罢此书,你头脑中关于人类——也就是我们自己的那些碎片化的知识,被整合成了一幅宏伟的全景地图。不多说了,还没读过的,赶紧吧。
4. 《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by 马特·里德利(美)
前阵子奥运会时曾经看到一个问题:人类真的能一直打破自己的记录,一直这么进化下去,变得更高、更快、更强么?凡事应该都有个极限,人类自身也好,经济发展也罢,我们真的能一直保持进步吗?
说实话我对这个问题也很好奇。这本书的作者无疑是相信进步的,在一片悲观声中,他阐述了情况正在变得更好的证据以及原因,认为人类拥有无穷的创造能力,思想观念的频繁交换带来世界的繁荣,尽管危机重重,但人类社会终将不断的趋于完善和欣欣向荣。
嗯,这听起来很鸡汤,但这本书其实没那么好啃,作者可不是简单的告诉你结论,而是秉持理性的态度探讨了整个人类经济史,可读性比《人类简史》差,对技术乐观派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5. 《中国历史风云录》by 陈舜臣(日)
怎么说呢,这就像是一本写给日本人看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但和我们熟悉的历史叙述相比,它增加了更多怀疑的笔触和推理的成分。作者经常会提醒我们,历史并非完全可信,尤其是成功者为失败者撰写的历史,有多少抹黑和虚假的成分,无人知晓。
陈舜臣先生是一位华裔日本人,著有许多中国历史小说,在日本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学者。
6. 《最好金龟换酒》by 傅真
不是所有人都有作者这样的经历——从日进斗金的伦敦投行辞职,和相濡以沫的爱人一道前往陌生而魔幻的南美大陆旅行探险。是的,我们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也没有这种运气和勇气,但我们可以透过作者的叙述,和她一同感受那片遥远陆地的无穷魅力。
一直觉得游记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作者个人三观和人生经历的浓缩,一路走,一路体验和思考,即使文笔欠佳也令人手不释卷。
7. 《空谷幽兰》by 比尔·波特(美)
这是一本奇书,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纪录自己在中国寻访隐士的历程。真是令人意想不到,连中国人自己都不甚在意的“隐士文化”,竟然被一个老美如此当回事,还引发了海外研究中华文化的热潮,实在有点反讽意味。
回到书本身,不知是翻译缘故还是作者本身就大量的平铺直叙,读来有些磨耐性,不过倒是可以作为睡前读物。
8. 《牛奶可乐经济学》by 罗伯特·弗兰克
又是一本非常畅销的大众经济学读物,从身边看似平常的小事提出各种奇怪的问题,用博物经济学的思维进行解释和思考。全书语言浅显,可读性强,解答了许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主要涉及的几个原则为——机会成本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和所有权原则。
9. 《如何阅读一本书》by 莫提默·J艾德勒(美)
可能是目前关于如何阅读最认真、最畅销、也最受到认可的著作吧,已写书评《较真,从称为一名合格的阅读者开始》。
10. 《学会提问》by 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美)
这个也无需多言,非常经典的批判性思维工具书,特别适合大学生和研究生们仔细研读(作为早已毕业的研究生,我表示真的看得太晚了,汗颜……)
11. 《身份的焦虑》by 阿兰·德波顿(英)
以前觉得德波顿大大就是写小说的,忽略了人家也是有名的学者,这本书就半学术、半调侃的向我们娓娓道来关于人为何焦虑,以及如何减轻焦虑的论题。
“傲慢的背后藏着的无非就是恐惧。由于总是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因此才要想方设法让别人觉得他不如自己。”
“我们嫉妒的只是和我们处在同一层次的人,即我们的比照群体。世上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我们最亲近的朋友比我们成功。”
啧啧啧,瞎说什么大实话。
12. 《焦虑的意义》by 罗洛·梅(美)
看完《身份的焦虑》再来看这本,就如同看完轻松的小说再来啃艰涩的教材一般。这是一本综述性质的书,总结了哲学、生物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对焦虑的研究和释义,可谓是一本关于“焦虑”的百科全书。
不过与德波顿对身份的焦虑基本持否定态度相比,本书作者显然更为认同焦虑的积极意义:“焦虑是比现实更好的老师,因为我们或许可以避开不悦的情境,而暂时逃避现实,但是作为教育资源的焦虑却总是存在,因为人们离不开它。”
13. 《蒋勋说文学:从诗经到陶渊明》by 蒋勋
蒋勋的作品向来颇有一些争议,对于特别较真的人来说,他的书显然无法与权威二字挂钩,如《孤独六讲》之流精彩归精彩,但总嫌有那么几分鸡汤味。这本书还是一如既往的蒋勋味儿,平实朴素,用文学鉴赏的手法简单的梳理了中国文学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很浅显易读。
14.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by 尹建莉
呵呵哒,作为新晋宝妈,我当然不能免俗的要读一读育儿书籍。朋友推荐这本,说如何如何好,整本读下来确实有一些育儿观念值得我们借鉴。但这本书更多的从作者自身教育女儿的情境出发,而每个孩子都有那么多的不同,一概而论多少显得不那么严谨。
15. 《冰与火之歌1~5卷》by 乔治·R·R马丁(美)
这种神作还需要解释吗!卷6什么时候出版,我要买买买!马丁老爷子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对不起我失控了……
如果你是剧迷,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读一下书;如果你连剧迷都不是,好吧,我也不能拿你怎么样,不过你确定要错过这样的经典之作?
15本书,短短千字就总结完,当然是我的懒惰松散,但反过来想想,阅读原本也不需要戴着功利的镣铐。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毕竟在书籍的海洋中,我们自诩为特别的生命,也只不过是渺小的一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