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中午,我和孙子喝上了色味双全的腊八粥。
早起,孙子一听说喝腊八粥,高兴极了,非要和我一起去买粥材不可!有孙子作伴,我高兴得了不得。上午九点,我和孙子来到了超市。
我和孙子本来是想根据喜爱的口味一样一样的去买粥材,然后自己合成。但是,来到超市一看,有现成的腊八粥米,品种还真全呢:豆类有绿豆、云豆和小豆;干果有花生米、核桃仁、莲子、白果、杏仁和南瓜仁;米有香米、糯米、小米、黑米、燕麦,还有两种我叫不出名字的;另外还有大枣、葡萄干、干胡萝卜粒和冰糖。我和孙子对这样的粥材很满意,于是,买了二斤粥米就立马回来了。
熬腊八粥是应该先把米淘洗后至少再泡上半个小时为好。由于我和孙子都想早点把粥喝到嘴,就先把米和水按1:12的比例下锅熬开后再泡十五分钟。等再次接通电源时,粥米已经膨胀了许多,熬腊八粥正式开始。
其实,用电饭锅熬腊八粥是最简单不过了。粥开锅后,为了防止粥沫沸上来,直接把锅盖掀开放在一边就不用管它了。这时,你可以做菜或做其它事情。至于粥是否熬好,你只要一听一闻就知道了。
粥刚开始开锅时,主要是没过米的水的咕噜声,这时还闻不到什么味道;过了一会儿,米粒变软变大变轻,它会随着水泡翻腾发出咕嘟声,这时你会闻到淡淡的米香味;再过一会儿,水和米没有了层次感,一簇一簇地此伏彼起,发出咕咔、忽哧的多重奏声,粥锅俨然就是一个喧嚣的小农产品市场,这时你会闻到浓浓的豆米混合香味。此时,我和孙子心下那个“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咕噜”声。
“爷爷,别拿深沉了,开喝吧!”还没等我答话,孙子就抢前一步,端碗,操勺、盛粥,边用“口头风”吹着,边顺着碗沿吸溜着,摇头晃脑地说:“真香、真粘乎、真够味!”
听到孙子喊着真香和喝粥的吸溜声,我端起的碗又轻轻地放下,这多么像小时候的自己,我触景生情,思绪被穿越到过去。
记得小时候,过腊八节,妈妈熬腊八粥,我拽着妈妈的后衣襟,妈妈走哪我跟哪,把妈妈气得说我是“绊脚石”“跟脚星”。那时,农村使大锅、烧大灶、拉风箱,妈妈得往灶膛里添柴火,还怕糊锅得勤用长勺搅动,有我在妈妈的身前身后身左身右地转悠,一不小心,差点把“小脚”的妈妈绊个跟头,妈妈气愤地扬起手朝着我的头部劈下来,当接近我的头部时,忽的手一斜,只听见“啪”的一声,拍在自己的大腿上,随即眼睛瞪了我一下,又去忙着干活去了。
我原地傻楞了一会儿,正像妈妈说我的那样,是属“耗子”的――撂下爪就忘,又走上前去,拽着妈妈的衣襟跷起脚往锅里看,傻呵呵地说:“妈妈,锅里冒泡泡了,像下雨时院子里的水泡一样。”“妈妈,这粥什么时候好啊?”
“你洗洗手上炕上等着去吧,马上好。小馋猫!”妈妈似笑非笑地说。
不大一会儿,妈妈把粥端上来让我先吃。虽然那时传统的腊八粥只是高粱渣子掺上红小豆熬的,再撒上点红糖,吃起来又香又甜,似乎比现在我熬的品种多样的现代腊八粥还香甜。
我深情地想着,端起腊八粥喝着,竟然喝出了高梁渣子红小豆拌红糖的味道,难道妈妈就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