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太太教女儿背诵唐诗杜甫之绝句,兴之所至,随口为女儿讲解,兴犹未尽,整理成字,是为该文。 一题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首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活化字在“鸣”,正是这一“鸣”,把诗人的意识从读书思考中“惊”至春日之现实中,为什么是春天呢?这不,你看,成双的黄鹂鸟儿正在青翠欲滴的柳树上唱着情歌、互吐心曲。这浓浓的春意,是否让你感觉到生机无限呢?开首第一句,看似一组易于忽视的平凡之景,却隐含了由静入动,动静、色泽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好一组生动的春日画面。
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镜头,即诗人的目光,由近向远,得到的依然是一副动景,同样有强烈的颜色对比效果,白色的鹭鸶和青色的长空相映,视野由近及远,由小变大,但由于远景效果,又虚化成背景,从而具有由动入静的客观效果。这一句的“上”和前句的“鸣”相对应,有万物争春的强烈气息。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由景及人,任何景都是为人所服务的,正所谓“心外无物”——恰如深山之花,未被人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尽管由景及人,但又没有自我,我是通过物——窗:居所之局部——来体现的,和前两句的“鸣”、“上”一样,这句的点睛词是“含”,使纯粹的静景包含了动的意境,西岭千秋雪,短短五个字,达成了时空相映。千秋雪,积雪终年不化,可以想象其山之高,一抬望眼,可以欣赏千秋积雪,是否有千秋万载、与我同在的时空穿越之感觉呢?
最后一句“门泊东吴万里船”,这组远景“万里船”,又表现了“人”之争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副繁荣忙碌的生活景象。同样的一组静景,与窗组合,完成了“我”(的居所)的定位。尽管“我”住的是草堂,有时候风大,茅屋会被秋风所破,但“我”的草堂是依山面海(有的非沿海地区把大河大湖称为海,如洱海等),择高而处(否则怎么能看到东吴万里船呢?),居所如此,诗人的眼界、胸襟自然非凡,自有吞吐天下之气,包容宇宙之机。谁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呢?只要你的胸怀足够大,身居草堂,亦可心怀天下,哪怕流离失所,同样也能名垂千古!
纵观全诗,实不愧为千年佳作。好诗即名画,看似静止不动的画面,却包含动静、色调、远近、时空、人物、虚实等的鲜明对比,生气盎然,生机无限。诗中数量词,两个、一行,千秋、万里,由极小到极大,诗中视角,由地至天,由山及水,跨度不可谓不大,却极为转换自然,结构紧凑雅致。全诗以我为中心,却又巧妙地做到了无我之境地。动中寓静,虚中有实,富含阴阳之至理。作为绝句,对仗工整,上下两句各成一副春联。全诗思路视野纵横捭阖,无拘无束。细品全诗,让人爱不释手,妙意无穷,实为中国古典文化艺术之精华!
转自知名大学教授江大侠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