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诗人故事
天上谪仙人
在天宝元年,由于友人吴筠的举荐,正在会稽的剡(shàn)溪一带游览的李白,突然接到皇上的三道诏书,要他立即入京。李白欣喜若狂,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急忙又把诏书看了一遍。进京、面见皇上、干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这是他期盼多年的愿望,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实现了。他立即回家收拾行装,第二天一早就出发了。临出门,他高声唱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hāo)人!”
李白常常把自己比做管仲、诸葛亮这样能治国安邦的贤相,希望像这些英雄人物一样为国家做一番大事业。他不愿意和当时的读书人那样,走科举考试的道路。他要靠自己的学问、品德获得声誉,一举成名。但是,朝中奸臣当道,自己的学问一直得不到重视。胸怀大志的李白,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只有靠游山玩水来消遣心中的苦闷。
这次进京,虽然他已经41岁了,却仍然意气风发,满怀豪情。
在京城长安,著名诗人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诗作,大加赞赏。当他看了《蜀道难》以后,他说:“这样的诗,真可以惊天地、泣鬼神啊!”他端详着李白气宇非凡的仪表,说:“你大概是天上的谪仙人太白星下凡吧!”因此,李白的名声传遍了京城。
蔑视权贵
唐玄宗很快就召见了李白。唐玄宗见李白写的诗绚丽多彩,人又长得仪表非凡,非常高兴。他让李白坐在七宝御床上,设宴招待他。还亲自拿起汤匙,为李白调羹。“御床赐宴”、“御手调羹”,这是李白享受了一般人难以想像的殊荣。
不久,唐玄宗就让李白做了翰林供奉,这是一种在宫中写诗作文,专供皇帝大臣欣赏助兴的虚职。李白既不见皇帝找他商量国家大事,又没有分派给他什么重要公务,而且难得有几次召见;召见的时候,不是陪皇帝和贵妃游山玩水,就是让他写“宫中行乐词”。歌功颂德,点缀升平,这种生活离李白“愿为辅弼”的理想太远了,他不愿意做这种宫廷诗人。于是,他又陷入苦闷之中,常常借酒浇愁。
一天,李白正喝得酩酊大醉,内侍跑来传他进宫。可是,怎么也叫不醒他。急得内侍只得用冷水浇他的头。好容易把他弄醒了,李白诗兴大发,吟唱: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原来,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在游船赏花,要李白赶快写几首新歌词助兴。这时候李白酒还没有全醒。他看到如云似锦的芍药花,即兴赋诗,提起笔来,一会而就,写下了有名的《清平调》。唐玄宗马上让宫中乐师李龟年演奏起来,自己吹笛相和。杨贵妃陶醉地听着。李白看到皇上如此玩乐,不顾国事,而自己不过是供他们享乐服务的工具,心里更加惆怅了。
李白不仅厌恶宫廷中轻歌曼舞的生活,而且蔑视那些安于这种生活的权贵,他把那些王侯比作粪土,都不放在眼里。时间一长,流言蜚语纷纷向他袭来。
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宠信的太监,权势很大,王公大臣都叫他“阿爹”。朝廷中许多大官,都是靠着巴结他才取得高位的。然而李白却根本瞧不起他。
有一天,唐玄宗要李白起草一篇诏书,正碰上李白又喝醉了酒,侍从们好不容易才弄醒了他,把他扶到宫里。他刚刚坐定,就当着唐玄宗的面,把脚伸到高力士面前,说:“脱靴!”
高力士一时气昏了,但当着唐玄宗的面,又不好发作,只好顺从地给他脱了。
高力士受了这样的羞辱,时刻想着报复李白。一天,他看见杨贵妃正在吟唱李白作的《清平调》,当她唱道“可怜飞燕倚新装”这一句的时候,高力士便乘机对杨贵妃说:“李白把您比作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真是太放肆了。赵飞燕虽然才貌双全,可是后来因为作风不正派,被汉成帝打入了冷宫。李白把你比作赵飞燕,不是咒你吗?”
杨贵妃听了,气得脸色发白。从此,她就和高力士一起,经常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唐玄宗对李白开始疏远了。早就把李白看成眼中钉的大臣们乘机落井下石。
李白在长安期间,亲眼看到朝廷政治的腐败,加深了对这个黑暗社会的认识。在长诗《梦游天姥(mǔ)吟留别》的结尾,他高亢有力地唱出了蔑视权贵的歌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妙笔生花
李白当众让高力士给自己拖鞋,这即使在今天的正式场合也算是很严重的侮辱了。你觉得李白这样做对不对,请说明你的理由。
披沙拣金
字词
- 爽朗
- 举荐
- 消遣
- 声誉
- 仪表
- 汤匙
- 翰林
- 点缀
- 羞辱
- 蔑视
- 放肆
- 疏远
- 腐败
- 流言蜚语
- 酩酊大醉
- 歌功颂德
- 气宇非凡
- 胸怀大志
- 治国安邦
- 欣喜若狂
豆知识
什么是居士?
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同时,这名词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