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一书主要讲的是傲慢先生达西与偏见小姐伊丽莎白如何放下傲慢与偏见的爱情故事,但这次我们不谈论他们的爱情,而谈谈书中呈现出来的婚姻观。
柯林斯先生是伊丽莎白的表兄,曾向伊丽莎白求婚被拒,三天后转头向伊丽莎白的闺蜜夏洛特求婚。
伊丽莎白不要求结婚的对象有多富有而是忠于内心的喜恶,夏洛特却只看重对方的条件。两位曾经的好友因价值观的不同日渐疏远。
伊丽莎白是这么看待夏洛特与柯林斯结婚的:“诚然,柯林斯先生既无才气,又不讨人喜爱,一道相处索然无味,对她的感情有几分很难说,但毕竟会成为她的丈夫。对男人,对婚后的生活,她并无多求,一直只希望能结婚。对教养好而钱少的姑娘来说,唯一巴望的康庄大道是结婚,别看结婚能否得到幸福成败莫测,但可以肯定结了婚便生活不愁,这就是最大的好处。现在她已经有了这样一座靠山。由于年龄已到了二十七岁,又无美貌可言,她觉得找到靠山便福分不浅。”
我认为夏洛特在对待婚姻时是比较理性的,而伊丽莎白则比较感性。
夏洛特并非只看重对方的条件,而是她有自知之明,晓得自己无才无貌又到了一定的年纪,已经不再适合挑挑拣拣,等待爱情临门,柯林斯虽然不够优秀,但还算是出现在夏洛特身边相对优秀的对象,夏洛特选择他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了。夏洛特的情况不就是大龄女青年经过相亲结婚的普遍现象吗?
伊丽莎白相比于夏洛特要年轻四、五岁,相貌姣好喜好阅读,可以说阅读打开了她的视野,让她对爱情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与当时大多数女子所持的婚姻观都不同,这也许就是她吸引黄金单身汉达西的原因吧!
至于夏洛特与伊丽莎白的婚姻观谁对谁错,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反而是一道永远值得回味的思考题。
我想婚姻的神圣在于双方愿意在婚姻存续的过程中共担责任,而不是可以共享到对方多少便利资源。
是否女性一旦到了尴尬的年纪就不能对婚姻有更多的诉求?对结婚对象的标准只能一降再降,降到:条件合适,彼此不反感,才能让自己早日脱单,有所依靠?到底是社会对女性太过严苛?还是女性对自己太过轻视?
我想应该是因为受到的教育不够多,见过的世面不够多,还有挣的钱不够多所致吧,一旦这些都拥有,婚姻对于女子而言不过是生活锦上添花的附属品而不会是余生依靠的必需品了。
钱钟书在《围城》中写道:“结婚像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现在的我还只是想在城外看看就好,毕竟看多了在城里挣扎的人。
图丨PascalCamp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