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颜sir啊,我现在又想学写作,又想学编程,可是同时,我还想找点乐子,我喜欢打游戏,你说我正常吗?
你说,我到底应该怎么判断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要判断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我都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考量的:
1. 这件事情能给你带来多少快乐?(快乐的强度)
2. 这件事情带给你的快乐会持续多少时间?(快乐的持久度)
快乐的强度 x 快乐的持续度,得到的结果越大,我就越愿意去做。
简单粗暴地划分一下,我们可以把所有事情大致分成以下四种:
1. 很快乐,持续时间长;
2. 很快乐,持续时间不长;
3. 不快乐,持续时间不长;
4. 不快乐,持续时间长;
如果用图来表示的话,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四个象限:
我们便一个一个来说。
1. 很快乐,持续时间长
比如编程、绘画、弹一手吉他、阅读一本心仪已久的书。做这些事情,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强烈的快乐,并且,这份快乐持续的时间也很长。
甚至,如果我们发自内心地喜欢着这个象限里的某件事,我们还会进入“flow(心流)”状态,比如在学习编程的时候,这种状态会多次出现。在这种状态中,我们会忘记时间、不知疲倦,会获得巨大的沉浸式快乐。
2. 很快乐,持续时间不长
比如说刷微博、刷朋友圈、碎片阅读、网络对骂或打游戏。这个象限里的事,会给你我都带来巨大快乐(或者说快感),但这种快感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
比如刷微博,看几个段子、看几个搞怪视频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无比开心,但如果关掉微博,这种快乐最多持续五分钟,然后迅速消失。
3. 不快乐,持续时间不长
比如修剪指甲、打扫卫生、下楼买个东西、洗头、看一场无聊的电影。这个象限里的事,大多是日常琐事,它们没法给我们制造巨大快乐,即使带来些许快乐,但是没法延续,这个象限里的事情不大值得讨论。
4. 不快乐,持续时间长
比如背单词,或进行一次半程马拉松,或加班赶项目。这个象限里的事情并不会制造特别强烈地快感,但是它们会对我们的未来造成持续不断地影响。
比如说背单词。把一个单词背下来,并不能让我们获得像刷微博一样快乐,但是,如果再之后读英文时,偶然间再碰到这个单词,我们会获得一种“小确幸”的快乐。
现在这个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糟糕的。
好就好在,获取各种信息基本上不费吹灰之力,而且大部分信息都免费。
糟糕就糟糕在,信息太多太庞杂,基本上每个人都处于“信息过载”的状态,而且,所有制造信息的产品,都在不遗余力地利用我们的基因本能吸引注意力。
太多的人都把精力集中在第二个象限里。像这种快感强烈的事,因为这会在短时间里给他们带来巨大快乐,所以无数人都趴在这个象限里不愿意动弹。
然而,很重要的一点,在这个象限里里呆着,获得的快乐是没有办法持续很久的。换言之,这类快感无法积累。
就好比,我们用一个满是漏洞的杯子去打水,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就已经全都漏光了,于是为了喝上水,我们就不得不用这个杯子一次次反复地打水。但是到最后却发现,忙活了老半天,我们还是没喝上几口水。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以前的时代,是不会有大量第二象限的事物存在的,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不浮躁,不急切。
现在呢?太多的APP,太多的产品都在批量制造第二象限的快感,让身处在这个象限里的你我他都变得极为浮躁。
我本人,就曾在这个象限里呆过很长一段时间。
一年前,我没日没夜地刷微博,刷知乎,刷朋友圈,我无时不刻都在进行“碎片化阅读”,我收获到巨量廉价的快感,我以为我在进步。
但讽刺的是,到最后,我甚至连一本书都没法认认真真地读完。不是读不完,而是压根儿就没有办法看进去,仿佛丧失了阅读书籍的能力。
我也看到身边很多朋友一年到头不会读任何一本书——可能会装装样子翻开来发个朋友圈,但之后就被朋友圈吸引走,再也不会把书翻开来了。
第二象限是我们的舒适区,在舒适区呆着,我们无法取得半点进步。换言之,现在的你是什么样子,三年之后,五年之后,十年之后的你,大抵也是这个样子。
如果你想要精进,并变成自己期许的人,请远离第二象限,进入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
为什么啊颜sir,为什么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能让我进步?
一切源于复利。
爱因斯坦:复利堪称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其威力甚至超过原子弹。
上面这条曲线,就是复利曲线。
有个公式你一定听说过,那就是,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但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3。换成大白话讲,每天进步1%,一年后,你会比现在厉害30倍。
但如果每天退步1%,那一年后,你会变成个渣渣。
呆在第二象限里,不是说不能进步,甚至在某些时候,第二象限里的人在一段时间里取得的进步会超过其他象限里的人。
但这种进步无法积累,也就是说,今天取得的1%的进步,过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归为0%。
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前阵子,我写了一篇文章:《新年计划》,很多朋友读的时候感觉到非常爽,并且从中获得巨大快感,仿佛做计划的不是我,而是他本人。
在读文章的时候,谁能说他们没有进步?但看完文字,惊叹一声,然后马上关掉,该干嘛干嘛。
很明显,呆在第二象限里不用行动,多开心哪。
但也有少数朋友,看完文章后,立马也开始做新年计划,甚至有个朋友每天都私信我,向我汇报他的计划执行进度!是的,每天!
我不确定他执行得是快乐还是不快乐,但很明显,他已经离开了第二象限,在往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进军。
一、四象限,和第二象限最大的区别在于,在这两个象限里的所取得的所有进步,全都是可积累的,可叠加的。
我相信你一定背过单词。背单词的过程不能用快乐形容,但每背好一个单词,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因为,在之后的阅读过程中,只要你偶尔读到了这个单词,你就会产生快乐,这种快乐会重复十几次甚至上百次,直到你把这个单词真正内化。
对我来说,有个单词,enthusiasm,就是这种情况。我是在很久以前听歌的时候认识这个单词的,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每次读到这个单词,我还会小小的开心一下,你也一定有几个这类持续让你快乐的单词吧?
最重要的是,背单词是可以积累的,今天背几个,明天背几个,只要能利用工具抵抗遗忘,那么随着我们认识的单词越来越多,我们阅读英文会变得越来越轻松。
而且,单词和单词之间,是有莫名其妙的联系的,你今天背下的每个单词,都是在为你明天的背诵降低难度。很多人一开始只能背几个,但是越背越多,到最后一天可以背三四十个,就是因为他掌握了词汇的内在秘密。
这种复利效应,还远远不止于此,我从阅读这个角度来说说这种效应。
打个比方,最开始,一篇文章里有50个生词,这50个生词,你看到就头疼,会自暴自弃,甚至,你不会产生丝毫查谷歌翻译的冲动。
但是,如果你认识的单词多一点,再多一点,生词只有40个,15个,5个,会怎样呢?
甚至,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的词汇量足够大,大到一篇文章里只有2个生词,会是怎么一种情形?那我们只会想:“哗擦,居然还有我不认识的单词!”,然后兴冲冲地就去查谷歌翻译,对不对?
这样每阅读一篇文章,我们都会解决几个生词,只要阅读量够大,一天背几十个单词绝对不是开玩笑的。
也就是说,通过阅读,我们连“刻意背单词”这个步骤都省略掉了,每天通过阅读,就能保持词汇量的增长!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阅读,复利效应,会在听说读写每个环节都体现出来!
看哪,像背单词这种第四象限的事,最开始,我们需要一个一个痛苦地背诵,每天需要拿出几个小时,通过“刻意背诵”才能增加寥寥几个词汇量,但是,当突破临界点时,我们的词汇量就会在短时间里取得惊人的爆发。
复利效应带来的效果,是绝对震撼的、惊人的。
但,这还仅仅只是背单词,位于第四象限里的“背单词”。
一个小小的“背单词”,一旦和复利曲线挂上钩,就变得可积累,就让每天进步1%变成可能,到最后,取得的成绩会让你都不敢相信。
有没有想过,第一象限里的编程、写作、绘画这些技能,借助它本身带给你的强烈快感,每天进步1%,你会取得多么惊人的突破?
就好比编程,很多人只要一上手,就觉得“编程有毒”,“根本停不下来”,为什么?因为编程的过程和打游戏一模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每解决一个程序上的小问题,我们的大脑会分泌巨量多巴胺,这会让我们废寝忘食,编程也是最容易让一个人进入“心流”状态的技能。
如果你想体验“心流”,体验我前文所说的“flow”状态,那去学习编程吧,你一定会有所感悟的,这也是很多编程高手一辈子都痴迷于编程的主要原因。
而且,编程也是最容易做到每天进步1%的技能。我在上海有几个月入几万的技术大神朋友,他们进化到现在这一阶段,都仅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复利曲线的威力,可见一斑。
可能你会问,颜sir颜sir,很多人背单词无法坚持,我能理解,毕竟背单词不快乐,那为什么编程这么有趣,还是有非常多人“从入门到放弃”呢?
诶……这个我真的不得不吐槽了。
第一象限的快乐再多再持久,又怎么抵得过第二象限强烈的快感呢?
在编程中,如果想要获得快乐,你需要先解决一个程序问题,这种快乐是有条件的,是会延迟的,但是刷微博可不会,刷微博获得的快感没有条件,也没有延时,手指一拉,段子就出来了,手指一点,视频就播放了。
敌不过啊,敌不过。第一象限敌不过第二象限。
复利曲线再厉害,在最开始的阶段,你投入同样一份精力所取得的成效,相比于第二象限所获得的快感而言,都太低了。
这个时代,想获取快感真是太简单了——这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正是因为快感的获得太随意,太轻松,就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耐得住性子,好好地坐下来,做些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该做的事。就比如,颜sir我这篇文章写了3000来字,我想,在这个浮躁且快节奏的社会,应该是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读到这个地方的。
我也写了这么久了,你知道就我自己总结下来,多少字的文章阅读量最高吗?——答案是1000字左右。
廉价的第二象限快感,正在摧毁很多和我一样的同龄人,只是他们还不自知,不自觉。
只希望,耐心得到最后的你,不要被第二象限的快感所摧毁了。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