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十三朝古都,古往今来,多少传奇故事,心之向往,此行所偿。
早班机起飞,中午便到了西安。飞机降落的时候是个大晴天,都说西安天气炎热,而且八百里都看不到一棵树,脑子里对西安的印象便是刺眼的阳光和奔跑的五花肉。刚出机场,便感受到了西安城暖暖的热情。说是暖暖的,因为那阳光晒在身上并不觉得热辣。
因为到得早,中饭过后便开始走行程。西安城沉甸甸的满是历史的印记。此行西安,对人文景观的期待自是大过于其他。
第一站是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马俑,对这个自小便知从未亲见的博物馆,很是充满了期待。听人说过,兵马俑只能远观,所以一直以来总以为真的只能是远远地观着的那种,就像演唱会买了张外场票。所以说期望越低越是能带来喜悦,身临其境时的距离着实让我满足了一番。
兵马俑主要分三个坑馆,按三、二、一的坑馆顺序参观,渐入佳境。三号坑的面积最小且大量都在修复工作中,二号坑有一大半的俑因怕空气氧化而做了回填保护,旁边的玻璃展厅有几具修复完好的人俑倒值得细细端详。而从小课本上看到的辉煌景象其实均是一号坑所摄。或许是期待太高,加上以往的照片角度所致,当面对神采各异的陶土俑时,其实也并没有特别震撼的感觉,倒是墓道的入口和楚霸王烧掠的痕迹,有更深的印象。
始皇帝遗留的这项瑰宝,目前看来,更多的趣味应不在其规模,而在于对每个陶土俑的细细品味。
兵马俑出来,便赶往华清宫,看看杨玉环这个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子受到何等的尊贵之待。
华清宫依山而建,几个御用澡堂是核心景点,次第向上的西安事变云云相比皇家子弟的澡堂子,并不十分吸引人。参观华清宫,一定得带一名导游,或者做足功课,要不或许感受到的就只是几个石头堆砌的池子,就像一直以来对华清宫的认识就是杨贵妃洗澡的地方一般。
华清宫始建于唐玄宗执政期,供玄宗游幸为杨贵妃所建宫殿。导游讲解,不仅包括每所浴所的建成故事,夹杂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别样韵事,风情可自行脑补。从浴所的水流途径,更活脱看到了玄宗以下的阶层关系。
第二天,乾陵。陕西遍是陵墓,满山遍野的坟,竟也不觉得阴气重。乾陵很是符合西安热腾腾的特质,进陵步道无一阴凉处,所幸并不太长。步道两旁屹立着两排直阁将军石雕,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岁月的印记在雕像上清晰可见。几具石雕显见后人修复的痕迹,但终不如原样来得更有味道。新的,并不总是好的。
乾陵是唐玄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也是迄今为止保存完整的两座皇家陵墓之一。虽为唐朝两位文治武功均可圈可点的皇帝陵墓,但由于受到保护,故乾陵最为可观的是唐玄宗的七节碑和武则天的无字碑。
七节碑是武则天为玄宗皇帝所立为其歌功颂德的石碑,碑分七节垒起,上下两节为日月,中间五节为五行,碑文用黄金篆刻,但因风雨洗礼和后人破坏,只有偶尔几小段碑文尚依稀可见。无字碑或为武则天自立或为其子李治后立,原碑虽无字,但后人在上面却刻下了许多题词,其中以一段失传已久的女真文尤为珍贵。
两碑之后是各国蕃臣的进贡石雕,规模之大足见大唐之强盛国力。但几乎所有的石雕都没有头,相传当年外国入侵我国时,因不满看到本国为天朝守灵而纷纷砍去石雕头部。
再往后便是郭沫若老先生为乾陵所题的碑文,上书唐玄宗与武则天两位皇帝合葬之墓。此行西安,一反以往对郭沫若的好印象。传言此人对文物的破坏功不可没,且其不加考究的治学态度为后人所耻笑。以此乾陵碑文所题,武皇帝实以皇后身份与玄宗皇帝合葬,按礼法不应以皇帝称且不应露名讳,此碑所题,反给后人留下笑柄。
石碑后一段山路直通墓道口,听闻并无观赏价值,便不向上走了。
乾陵出来,便往法门寺去了。法门寺因存有释迦摩尼的指骨舍利而闻名,此行也有幸一睹舍利至宝,虽无法近距离端详但也算幸运。看寺院宏伟,听一段舍利现世的故事,也是精彩绝伦。大殿之内,抄一段心经,留于佛祖座下,以求洗涤心尘。
华山安排在了第三天,因为是暑期,一早到华山排队就已是人山人海。我们预排的行程较短,西峰索道上,转到南峰,再从西峰索道下山。
华山的西峰索道甚是险峻,每每索道经过山峰下沉的时候,总有失重的感觉,好似在坐过山车。爬两座山峰并不吃力,只是人多,在南峰顶上几乎找不到落脚点。一路青松翠柏,搭着山石的土黄,风景秀美。
都说山中天气多变,果不其然。从西峰索道向下快抵终点站时,却突然乌云密布,霎然狂风大作,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便落了下来。所幸接近终点,我们的缆车摇摇晃晃地进了站台。因为大风,缆车不得不停止了运行,我们回望山上,一路缆车都挂在风雨中飘摇,想想也真是惊险。
来到了西安,如不去参观陕历博,那西安之行算是白走一趟。陕历博里的宝贝当真是琳琅满目,而且每一个宝贝都有一段来历,听着导游一路讲解,真真是涨了见识。
陕历博是这样一个地方,在里面转上整整一天,都会觉得意犹未尽、收获满满。
最后一天,在西安的城墙根徘徊,辗转在回民街的西安美食中,饱腹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