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方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而引进国内大多数的西方教育方式和工具,被国人运用到教育孩子中去,国内更是有很多专家推行对孩子使用情感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真诚与爱。那么真的所有的育儿问题都适合运用情感引导方式来解决吗?
我们应该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情绪么?
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到了应该完成作业的年龄段,但是这个时候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呢?很多听从国外教育专家的家长会选择倾听,选择理解孩子的感受,可能就会出现放纵,随孩子去等现象,最终导致孩子可能不愿意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而选择去做那些轻松的事情,如看电视打游戏等。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是否应该给与孩子选择的权利?
给予孩子选择权,我们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当孩子在小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好和坏,就像当他们愿意用手去触摸电门的时候,难道我们也不去制止,让他们去试错吗?所以这孩子没有自我选择意识的时候,我们家长更应该做他们的教练,教会他们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但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是我们可以选择陪伴他们,他们不愿意写作业的情绪是可以选择的,他们可以选择哭或闹,但是写作业这件事是他们必须得做的,所以我们等他情绪调节好后,再坚持让他进行作业的完成。
学会制定计划
孩子不愿写作业,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觉得作业难度太大,自己无法完成,因此而厌恶去做这些事情,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跟他进行商量,一同制定学习计划,如果在学习计划中无法完成,我们可以继续跟他商量调整计划的细节,直到可以完成为止。
我们说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并没有错,但是在孩子的不同阶段,我们要在孩子生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他们小的时候可以是他们的养育者,当他们开始学习,我们是他们的教练,当他们步入青春期是他们的朋友,在不同阶段给予孩子不同的支持,将会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不迷茫,不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