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近年来水涨全高,但是在23年虽然还是增高,但是出现了增长率下降的情况。对于24年考研人数有人预测会下降,有人预测会继续增加。
近年来,为什么会出现考公考研热呢,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疫情和经济的影响,导致了现在较多年轻人已经认识到,在内卷的世界里,要么就拼命卷,要么就被社会淘汰,但是越卷越厉害,内卷后也不一定不被淘汰,只希望能够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考研可以提高竞争能力,考公直接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考公上岸后很多人都希望躺平了。
突然考研降温,考公继续升温折射出了考研的性价比不好。首先,考研需要一两年备考,这期间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读研期间三年的青春已经学费成本比不上就业的涨薪,以前研究生可以作为敲门砖,去到本科去不到的平台,可以比本科生薪资更高,但是卷学历的速度比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我们本科进不了的企业,研究生才可以进,等读完研究生发现,我们本科能进的企业现在研究生才能进,而目标企业则可能要博士以上,或者985硕士以上,读了三年数,跟本科一样的起点,更加糟糕的有可能读完研后发现本科能进的企业现在的要求直接211硕,连进去都不了了。
而且疫情开放后,选择也变多了。
1、很多有钱人选择了出国留学。国外的硕士申请制,比国内的研究生好进,而且国外的读研时间没那么长,国外的硕士更容易被作为人才引进,国内应试教育较为严重,研究生期间的课程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是过时的理论知识,而企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国外留学的缺点是学费高,消费高,这适合有钱人可以选择的更为便捷的求学路径。
2、研究生招生也一直在改革,大家注意到了报名人数的增加,却忽略了保研率的上升,以及保研名额开始不断增加,统考名额被保研名额挤出来,保研是好的学校的专属,对于没有保研名额的二本生只能卷考研,总体上来说,想读研究生还是增多的。
3、很多人选择换赛道了,然后导致公考的更加热门。现在普遍都是专硕扩招学硕缩招。研究生单位也打着就业的口号招生,既然都是为了就业,本科生也有公考的机会能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研究生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还迷茫的情况下选择直接公考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性价比更低,很少研究生是为了科研而读研的,在读研期间想可科研的研究生在被打击后也许也会考虑更加稳定地就业。不是人们变得不上进了,是上进的性价比太低了,努力很难得到相应的结果后才会选择躺平。努力还有可能伤害身心,最后得不到想要的,所以很多年轻人开始佛系,看淡人生。
现在求职人员更看重的是考公,这也是为什么考公考编越来越热,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公的,而且一个萝卜一个坑,民营企业也是就业的重要去向,其岗位比公务员多。但是确实没公务员稳定。
仅代表个人观点。
小码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