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呢,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是听《晓说》里讲三国,突然又联想了很多。
高晓松说,三国之所以能鼎力是因为魏蜀吴三国分别占了天时、地利、人和。魏国在当时的首都,最名正言顺;蜀国占据天险,易守难攻;吴国孙家世代居于此地,人心所向。
在说到蜀国的时候,说蜀国像十字军团,因战争而四处奔波,最后聚在蜀,他们跟蜀国的人民其实没有多少情感在的。而孙权他们家一直居住在吴国,人民认同他们,许多亲戚朋友都生活在那,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来帮忙。
之前在听到这一段的时候没有多少感受,三国和我又能有什么关系呢?但是今天和两个同事一起出门培训时,感受到了非常不一样的东西。
其中有一个同事姐姐是今天培训的主讲,听培训的人就是她拜托自己的朋友——是一个幼儿园的园长,请来的几个老师。这次培训是公司布置的一项任务,希望我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找到来听培训的人。而我刚来南京其实只有短短的两个月,几乎没有熟人,这对我来说有些困难,所以有几次的培训都是这位同事姐姐找的人。
期间培训氛围特别好,大家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但是其实我们都是第一次给别人试讲。来的老师都是妈妈,和这位同事姐姐差不多大,期间说的很多话题她们都有共鸣,这是我怎么都做不到的。我觉得这就是阅历,是一个人活了这么久,岁月在自己身上留下的痕迹。不管你现在过的好与不好,你和同龄的人都度过了同样长的时间,你身上的积淀不会比别人少分毫。
她们聊房子,聊孩子入学,聊出国,等等。许多事情我不了解,也不理解,同事甚至打趣到“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同事姐姐认识很多很厉害的人,考虑问题远比我们全面,这是一个以我的认知还远达不到的高度。尤其是她一直生活在南京,这里有她的家庭,生活和事业,往俗了说,这里有她的大量人脉。不管是三国时代还是现在,人脉都是一个重要的资源。
在南京,她拥有着“人和”。作为初来南京的我自然什么都没有,我又想,哪里有我的“人和”呢?我的老家吗?因为家在农村,所以去热门城市打工,这样看来我的“人和”似乎不值一提。那是不是意味着在外漂泊着的我就永远也没办法拥有“人和”,或者几十年后才可能会拥有。
原来外来务工者和本地人相比,不仅仅是少了当地的户口,他们更占据着天然的优势。选择漂泊在外,我们其实是放弃了很多,所以要更努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