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零散阅读
记忆中我人生最初的阅读材料,应该是小时候贴在老屋墙壁上的废报纸,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大概也就3-4岁的样子,每天用手贴着墙壁走路,指着墙壁上的报纸牙牙学语。奶奶曾告诉我,那会就有村里的老人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读书的“料”。现在想来,深感惭愧,我读的书太少太少。
进入小学阶段,我的阅读和很多普通的孩子一样,主要停留在《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书籍上,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小学时的我读过的书也不多,能记得也就是这些零零散散的童话和寓言故事,更多的时间是放在了我最喜欢的绘画上了,那时在农村,也不知道兴趣班,只是凭着兴趣,常常用美术课本来看着画,或者自己用毛笔创作,记得家里的一面墙上都贴满了我自己的绘画作品。小时虽然没有看过太多的书,但是却听奶奶讲过很多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每天晚上我都会缠着奶奶给我讲不一样的睡前故事,能记得起名字的有《女娲补天》《东郭先生》《狼来了》,还有很多民间故事极有意思,现在却记不清名字。现在想来,睡前故事对我小时候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正如现在的很多家长带着孩子进行每晚的睡前阅读一样。
中学·兴趣阅读
我的兴趣阅读应该是从初中开始的,从农村的小学考进了区里面最好的初中,也由此打开了我的阅读世界。
记得那时很多同学都在疯狂熬夜看各种青春言情小说,住校生更是打着小手电靠着微弱的光亮躲在被子里偷偷地阅读,我亦是如此。饶雪漫的《左耳》《沙漏》《秘果》《校服的裙摆》等一系列青春伤痛文学作品,为我的初中生涯增添了很多有趣的色彩。
除此之外,因为常常和父亲一起看一些《动物世界》《考古发现》类的电视节目,我对于浩瀚的宇宙和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也因此特别喜欢看有关外太空探险、外星人、考古的书籍以及《探索发现》《中国国家地理》等报刊杂志。中午或者下午的休息时间,我常常都会跑到学校的图书室去借阅这一类的书籍,两年多时间图书室里这一类的书籍几乎都被我翻阅过了,那时的我对于外星人的存在深信不疑,甚至梦想着以后去学考古专业,现在想来也还觉得很有意思,可是却比以前读得少了。
初中的阅读基本都是从我自己的兴趣出发,也因为如此,我有时也会在思考,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从他们感兴趣的书开始阅读,对他们来说会不会比较有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高中可以说是我阅读最贫瘠的阶段,除了功利性地买一些《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期刊看看,能记得就是高三下学期紧张的复习阶段,为了放松自己,每周六中午的两个小时休息时间,我都会到学校门口的新华书店去看桐华的小说《大漠谣》《云中歌》,里面的异域风情至今都让我对西北地区充满了向往。
大学·广泛阅读
2014年进入文学院学习之后,我的阅读之旅才算是真正的开始。
那时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北区的弘文图书馆,它虽然没有中图那样先进的设备和崭新的桌椅书架,但是北图却有着它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有些潮湿冰冷的水泥书架上,放着很多老旧的书籍,这些书籍都是牛皮纸做的封面,封面上还有娟秀的小楷书名,这些老旧的书籍被一届一届的学生翻阅过,他们之间似乎有因此有了一种文化阅读上的联系。在这样的一个图书馆阅读,仿佛自己也更能静下心来。
在北图,我开始了自己广泛的阅读之旅。其中大致分为两类:专业阅读和兴趣阅读。大学因为专业的要求,去看了老师要求看的书籍,特别是王晓冬、胡安定、张武军三位老师,他们对于文学作品深刻有趣的解读,让我投入到很多文学作品的阅读中。霍达《穆斯林的葬礼》是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且很喜欢的一本书,第一次阅读完之后,甚至为里面男女主人的爱情悲剧而悲伤落泪。《平凡的世界》则是买的二手书,记得刚开始阅读时觉得有些枯燥,还好坚持看了下去,越看越觉得有深度,令人深思,后面自己又买了正版的图书看了一遍。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小团圆》《倾城之恋》等,在图书馆能找到的我基本都看完了,那时的我对她的小说阅读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顾城的诗也曾被我多次阅读,那时摘录的顾城诗句至今还保留在我得书桌上,《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星月的由来》“树枝想去撕裂天空,
但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作月亮和星星。”这些诗至今还能记得起来,现在再看仍然觉得喜欢。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余华的《活着》《第七天》《许三观卖血记》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国戏曲史》,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有关鲁迅研究的书籍以及鲁迅自己书的籍等等……很多曾经阅读过的专业书籍现在都没有太多的记忆,但是那种在大学校园图书馆里阅读的氛围,至今都觉得很舒适惬意,也后悔自己为何没有多读一些书。
除了专业要求的一些必读书之外,我也会去看一些不同类别的书。例如《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梦的解析》等社会科学类的书,这些书让我自己的思维得到一些拓展。还能记起书名的还有《乡土中国》《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摆渡人》《追风筝的人》《皮囊》《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看见》《我们仨》等等,这些书都是基于兴趣而去阅读的。
大学阶段的阅读,至今让我遗憾的就是《红楼梦》,读了三次,每次读到七十回左右就坚持不下去了,这个假期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把《红楼梦》完整的看一遍,在8月20日之前,希望我能完成这个目标。
工作·专业阅读
工作之后,由于时间原因,我的阅读主要集中在专业阅读上。
这一年和学生一起回顾了《骆驼祥子》《西游记》《海里两万里》《朝花夕拾》四本名著,看了首倡“青春语文”语文教学理念的王君老师的《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从中看到了阅读在她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她的很多带班理念给我现在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多的思考。看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他提出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我目前也在自己的班级实行,效果很好。肖培冬老师《我就想浅浅的教语文》这本书也在我的书架上,但是才看了三分之一,我会继续看完。王荣生老师参与式语文教师培训资源丛书《写作教学教什么》《文言文教学教什么》 《小说教学教什么》《实用文教学教什么》《散文教学教什么》《阅读教学教什么》《语文综合性学习教什么》《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这八本书我也是一口气花了几百块钱买了,备课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翻阅,在我的教学上了给了我一些思考和专业发展的方向。
除了专业上的一些书,其他书我都很少涉及,很多的期刊也没有看,这是我值得反思的地方,特别是这一次的研究生学习,可以说是醍醐灌顶,让我一下意识到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作为一名老师,真的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阅读,而且应该是多种类别的书广泛的阅读。最近,我给自己制定了新的阅读计划和专业发展计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