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带的几届班级中,总有些家长向我抱怨说:“初中怎么有那么多的死记硬背的内容,天天背这些有什么意义?”家长所说的死记硬背就是教育学中机械记忆。
关于机械记忆我一直认为有必要,而且很重要,但是一直不知道如何向家长解释其重要意义。前几天,在教儿子一年级数学的过程中有所感悟。
儿子的数学练习册上有一题,小明比小红高,哪个高?我问他哪个高时,他不是在思考,而是看我的脸部表情来回答我,一时小明,一时小红。这说明他只是在猜,而且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猜错的。我改变方法,就用具体的事例问他,我和你哪个高?他不假思索很有信心的告诉我,当然是爸爸你高啊!我接着问,为什么我和你比高,你怎么就会答呢?他笑嘻嘻的说你本来就比我高啊!听完,我知道了他只是具体思维,抽象思维还不完善。那我怎么才能把练习册上的题目让他弄会呢?
我认为他除了抽象思维不完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在读小明比小红高时,最后三个字是小红高,所以他就认为是小红高。这就是教育理论上的第二个问题,对于句子太长时,提取不了有用信息,导致思维混乱。我必须把长句分解为更容易理解的短句,并且让他进行机械记忆。
我在纸上写出了小明比小红高,并且在小明和高字下画了两道横线,我明确告诉他,小明比小红高,就是小明高。只要比就记住前面的和最后的就行了。我接着出了几道题,他按照我的方法,都发对了。因为,我让他机械记忆,所以,我担心他不会思考,再答对几道题后,我就用同样的题目,只是问哪个矮?他都会要求我给他时间思考一下,最终的答案都答对了。
我在思考,如果没有前面我强求的机械记忆,他会有后来的理解和思考吗?
结合我带的初中学生,但小学机械记忆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感觉在理解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理解能力的欠缺,又从何谈起理解记忆。也就是说理解记忆是高于机械记忆的,在小学,中学我们更应该多些机械记忆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在有理解能力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理解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