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糖,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是呀,我们在辛勤的劳动中,创造着丰富的物质财富,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不管身在何处,始终把“劳动”扛在肩上,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对“劳动最光荣”的最美诠释。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这十六字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值得每一名共产党人珍惜与传承。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国家的栋梁,人民的楷模,从王进喜到袁隆平,从邓稼先到时传祥……一个个鲜活的名字,一道道时代的光辉,无时不叩击着我们的灵魂。他们立足于不同的岗位,将自己的情怀做到极致,为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树起了“标杆”,指明了“方向”。在业务上比学赶帮,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劳动永远在路上。
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劳动精神”被第一批纳入。习近平当年来到梁家河,就完全融入到陕北父老的生活中,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村人”,锻造出了一颗一切以民生为重的“初心”,在艰苦的“劳动”中体验、感受别样的幸福。幸福要靠劳动,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唯有将情怀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在“劳动”中创造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所谓“工匠精神”,本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这样的理念不仅适用于产品的打磨,还适用于任何行业、任何人。从整体来说,国家的建设正如产品的打磨,靠的是全国人民的努力。因此,人人应争当“大国工匠”,孜孜以求;从细节来说,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肩负着具体的责任,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把自己的工作、事业做得最好。这样,在不断的奋斗中,大家的心更红,劲更足,志更坚,效率与质量都将大大提高。
“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这是真正的劳动者必备的情怀。只有通过思想,劳动才能变得愉快,两者是不能分割的。”“劳动”对于人的成长之重要作用可见一斑。“劳动”是多元的,有体力的,也有脑力的,无论从事的是何种形式的“劳动”,都应当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劳动”中走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