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长总是说孩子在学习上内驱力不够,到底我们该如何做呢?首先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内驱力。
让我们共同看看怎样才是开启正确的鼓励模式。
比如家长最喜欢说“你真棒”“你做得真好”,但是这些方式其实并不是真的在鼓励孩子的内驱力,或者他的内在能力,因为孩子没有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力量是什么。
所以家长要学会正确地鼓励,今天给到大家鼓励孩子的三个句式。
首先是“我看到……”,用描述式的句子,强调这个过程。
比如“我看到你昨天晚上做题做到很晚。” “我看到你昨天放学回家之后先写了作业。” “我看到你自己在努力地寻找这道题的答案。”
这是第一个句式“我看到……”。这表明你看到的是孩子的具体行为,孩子就会感受到,通过这样的具体行为,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被看到的。
第二个句式是“谢谢你……”,我们把它叫作感谢式(欣赏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你跟孩子说的是“谢谢你今天帮我做了某件事”,或者比如双子女、多子女家庭,就可以跟孩子说“谢谢你今天帮我带了妹妹”等等。孩子能感觉到,他做的这件事能体现出自己是有内在能力的,自己是可以为他人服务的。
还有一个句式就是“我相信……”,这个叫赋能式。比如“我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道难题”。孩子就会自己去开动脑筋想,觉得自己是可以的,爸爸妈妈是信任自己的。但父母常常会说“你真的不行,你不可以,你做不到”。
其次每个孩子都需要归属感、价值感,你给到他这两个东西,他就会觉得自己背后有人在看,有人支持,有人会爱他。然后他会觉得自己有价值,觉得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他的内驱力才能够被调动。
最后我们讲内驱力,不只是会鼓励,其实还有一个要点不可缺少,就是要帮助孩子确立目标感。因为孩子有了内驱力之后,我们还希望他有一个持续的成长动力,所以他要有目标感。还有就是孩子要有大的社会价值感。对现在这一代孩子来说,他们学习的动力不再像物法时代一样,是为了未来有个好工作,要解决生存问题。所以说这样的话没办法激励现在的孩子。
但很多家长还是喜欢给孩子说,现在你不好好学习,就无法读一个好初中,就很难考一所好高中,你不考一个“985”大学,你怎么找工作?家长认为这就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但实际上,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就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所学的一切东西都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
正确的做法是,一定要让孩子经常性地去感受:你爱不爱这个社会(被爱的孩子才有可能爱别人,爱这个社会);你有没有自我价值要去实现(当我们赋予孩子使命,他觉得被需要时,才会有自我价值感),你希望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这个太重要了。
作为父母,最重要就是优化我们的语言模式、优化思维模式,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学会在尊重的基础上建立沟通,孩子的内驱力就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