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关于做人的子集经典里的一句话有见地,说是“做人要刚柔并济”。这刚和柔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既坚持自己要办的事不能动摇,是为方刚,又圆柔推进,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既达到了目的,又使别人说不出什么不满。这就像古代的铜钱一样,“边缘”圆活,能随机而变,这是做人的柔,但“内心”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则,这是做人的刚。为人处世就要这样内刚外柔,刚柔并济之理才是智慧与通达的成功之道。 为人太柔,则受人冷落,遭人排挤,挨人气受,太窝囊! 为人太刚,则不知变通,无人情味,处处碰壁,太倒霉!
[语出] 汉·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 [例句] 凡为将者,当以~,不可徒恃其勇。(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道家哲学思想的刚柔并济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现在的人很多都追求刚柔并济,在“阳刚”的同时也不落下“阴柔”,性格的偏向中性化让人们具备勇敢、刚毅、强悍的同时又保持文采、柔和、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