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王阳明抗疫
龙场悟道后的王阳明,带着崭新的状态就任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开始了真正的职业生涯。
从前任知县那里反馈来的经验是当地“刁民”甚多,惯于诉讼,这让政府官员疲于应付苦不堪言。以“良知”作为思考出发点的王阳明坚信:民众本来是质朴的,如果说有所谓的不良之举,多半事出有因。沿着这样的逻辑,王阳明很快就分析出:当地的税监逼迫百姓缴纳一种根本就不存在的“葛布税”。尽管只是一个知县,王阳明还是正大光明地写了一封入情入理剖析税监心理的信件,让对方暂停了这个税项。
这样的挑战还容易,毕竟是由人造成的,只要让对方能够开启一点点良知也就可以完成。更严峻的挑战就是当时庐陵瘟疫流行。情况有多严重?据《庐陵县公移》:况有旱灾相仍,疾疫大作,比巷连村,多至阖门而死,骨肉奔散,不相顾疗。
祸不单行,大灾之后有大疫。怎么办?
直面困难,王阳明的抗疫方略完整地体现在他写的《告谕庐陵父老子弟》中。具体如下:
“今灾疫大行,无知之民惑于渐染之说,至有骨肉不相顾疗者。汤药饘粥不继,多饥饿以死。乃归咎于疫。夫乡邻之道,宜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乃今至于骨肉不相顾。县中父老岂无一二敦行孝义,为子弟倡率者乎?夫民陷于罪,犹且三宥致刑。今吾无辜之民,至于阖门相枕藉以死。为民父母,何忍坐视?言之痛心。中夜忧惶,思所以救疗之道,惟在诸父老劝告子弟,兴行孝弟。各念尔骨肉,毋忍背弃。洒扫尔室宇,具尔汤药,时尔饘粥。贫弗能者,官给之药。虽已遣医生、老人分行乡井,恐亦虚文无实。父老凡可以佐令之不逮者,悉已见告。有能兴行孝义者,县令当亲拜其庐。凡此灾疫,实由令之不职,乖爱养之道,上干天和,以至于此。县令亦方有疾,未能躬问疾者,父老其为我慰劳存恤,谕之以此意。”
尽管王阳明不是什么医学家,但他很清楚,相较于身体的创伤,瘟疫会给人们带来更大、更深远的心理影响。因此,在这个与庐陵百姓沟通的文书中,王阳明开宗明义地分析了疫情的状态。特别提到了虽然有疫情传染,但是造成疫情扩大以及更多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疫情面前失去了良知。没有了良知,传统和美德荡然无存,基于私利的算计和对瘟疫的恐惧在民众中传播比瘟疫本身更可怕。
接着,王阳明指出了抗疫的具体做法。首先,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在大灾大疫时,人们的良知至为重要,他要求大家顾念亲情,守望互救,不抛弃不放弃。勠力同心,共同抗疫。
接着,在具体抗疫手段上,做到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准备好相应的防治药物、保证正常的饮食。
同时,王阳明明确了政府职责,一方面给买不起药的困难户送药,另一方面派遣医生入村入户给予治疗。
为了使得防疫政策能够落实到位,王阳明特别请民众予以监督。对那些在抗疫中有突出表现的民众,他承诺会登门给予奖励支持。
最后,王阳明将疫情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坦承自己这个县令没有履行好职责,对因为自己身体的缘故不能亲赴疫区一线,做了真诚的道歉。
这篇告示不仅有想法而且有办法,就像一剂良药,让人心惶惶的庐陵民众平静了下来。由良知所自然驱动出的行为是人类战胜任何困难的根本方法。
短短几个月,庐陵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