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秀到不能忽视,其实很简单...

文 沁蓝

“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最近在得到听了本书,卡尔.纽波特的《优秀到不能忽视》。

一听书名就知道,这是本讲述职场必杀技的工具书。

成为一个优秀到不能忽视的人是很多职场达人的追求,关键是如何做到。

书中讲述了七个技巧,我们来一一对照下:

不要追随你的激情

好工作是用强力的职场资本换来的

别在错误的工作上浪费时间

掌握工作的主动性

用持续的练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找到工作的使命感

想要有真正创新的想法,先进入到最前沿的领域

So easy!

你对现在的工作有激情吗?

思考下,你现在的工作是你心中所爱嘛?

曾经有人说过,人生有两个追求很难一致,一个是恋人与伴侣,一个是兴趣与工作,一旦当兴趣成为工作就没了那份热爱,一如当恋人成为伴侣后无法避免的争吵和磕碰。

职场中也是如此,很难一开始从事的就是自己特别有激情的工作。

一来,万事开头难,三十六行不管干哪行,最初都是从基层干起,底层的艰辛与枯燥一定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二者,职业激情很难与生俱来,很少有人一开始就能了解并规划好自己的职业路线,就连马云、马化腾之流也不是在一开始就预见了阿里和腾讯的成功。

很多人都是在反复跳槽和对比中,才明白自己究竟爱干什么、会干什么。

三者,激情很难持续,这点毋庸置疑。即便是喝着最激动的鸡汤,打满一身鸡血,这种兴奋感能够持续一个月都算难得。

所以,如果你坚信只做自己心中喜爱的,只干自己充满激情的工作,那无疑从未走出过象牙塔,只有家庭和学校才可能包容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抱有这种幻想,很难优秀到不可替代。

你有多少职场资本?

好工作会让你拥有越来越多的职场资本,最终成为一个优秀到不能忽视的人。

那,什么工作才算好工作呢?

书中给出了三个标准,即能让你:

发挥创造力

积累影响力

获得自主力

先回想下,目前你的工作:

是按部就班,还是可以发挥创新创造的空间?

是让你的职业技能越来越厉害,还是日复一日地虚长岁月?

是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一切都只能听呆板的制度?

思考清楚后,你应该对你目前的工作有了一个清晰的判断。

换个角度来思考:

老板凭什么听你的意见?

凭什么别人要听你号令?

凭什么你能拥有更多带薪休假的时间?

老板不会为你的理想买单,只会为你创造的价值和你的职业技能买单。

要获得职场资本,只能凭你的技能为公司创造的价值,且是不可忽视的价值。

能把工作步骤、流程、方法不断优化和改进,提升工作效率,这就是有创造力的表现;

能成为“专家”、“牛人”、“意见领袖”,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号召力,这就是有影响力的体现;

能让这项工作非你不可,能让各个部室都争着要你,能让领导第一时间想到你,你才能获得自主力和自由度。

拥有自主力的前提是你有足够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有了这些,才有优秀到不能忽视的资本。

你在从事着正确还是错误的工作?

人最宝贵的时间,想要优秀必须合理管理好时间。

所以,在正确的时间里从事正确的工作很重要。

要了解什么是正确的,要先思考什么是错误的。

书中给出了一下答案:

其一,这份工作不能给你职业技能的积累,比如单调重复的流水线;

其二,这份工作对世界是没有意义,甚至是有害的,比如贩毒;

其三,这份工作必须和你极端讨厌的人长期共事,比如传销。

如果,你的工作与以上三类相关,唯一的出路就是赶紧跳槽。

当然,跳槽不能成为不想干活的借口,你跳槽一定是因为目前的工作不正确,而不是目前的工作有困难,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也决定了你今后人生的不同走向。

遇到困难就退缩是懦弱,看清未来跳槽的才是强者。

优秀的人一定是从事着正确工作的强者。

你现在还积极主动争坐头排吗?

无论何时,“争抢头排”的人生态度都很重要。

大学时,为了怕被老师点到回答题目,我们常常抢着占据最有利的位置——最后排座位。

工作中,我们也很容易陷入“三分钟热度”的惯性。

一开始饱含激情,上任三把火还不够,加班加点、创意无限,积极主动、任劳任怨。

可一旦在同一个单位同一个位置干满两三年后,就开始呈现“葛优瘫”状态,方案改一改去年的就好,文件抄一抄别人的也行,文案跟跟潮流风即可,位置当然是越往后越不起眼越好。

就这样,曾经积极主动的你,豪情万丈的你,心怀天下的你,也开始成为路人甲乙丙丁,觉得工作安好便人生安好。

没有积极主动,只能甘于平凡和平庸;

没有积极主动,人生没有出彩的可能。

你是刻意练习还是一如既往?

有些人行万里路能成就一番事业,而有些人永远只是邮差;

有些人读万卷书能书写一篇辉煌,而有些人永远只是图书管理员。

为何?

我们很多人都听过1万小时理论,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行家,你必须打磨专业技能超过1万个小时。

可这个理论还有一个bug,那就是很多练习超过1万小时的人最终仍然平凡。

比如那些一辈子送信的邮差、一辈子清扫的环卫工、一辈子打字的文员,他们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1万小时,可仍然没有获得特殊的技能。

因为达到优秀不仅需要1万小时,还需要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这本畅销书里写道:所有人都以为“杰出”源于“天赋”,“天才”却说,他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

这种正确来源于培养一种以练习为导向的心态,将练习变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将工作也看作练习的一部分,将所有可能都有目的地练习和验证,最终全盘掌握、运用自如。

优秀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这种技巧通过刻意练习,你我都可以掌握。

你的使命是什么?

这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问题,而是每一个人须扪心自问的必答题。

看不到希望时,都会有恐慌感;

工作干久了,都会有倦怠感;

日子单调了,都会有无力感。

这时,需要使命来让自己重拾干劲,坚持下去。

就像马云经常提及的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什么是你能够做到,对社会有益,又能够很好实现个人价值的使命呢?

也许你的使命大到让人类延年益寿,也许你的使命只是让家人更加幸福,但不管它多大多小,多高多低,使命就是那个让干劲源源不绝的活水,让工作充满力量,让职业充满希望。

而优秀到不能忽视的人,都清楚自己的使命在哪。

你的天花板在哪里?

我们经常会在职场上碰到天花板,比如无法升值了,没法加薪了,拿到最高级别奖励了。

这时,怎么办?

我们需要打破既有的视野。

我们需要与更优秀的人为伴。

我们需要去感受什么是最前沿的风景。

你以为的天花板,很有可能只是现有认知的天花板,而一旦升级认知,原来的边界有可能成为升级的阶梯。

比如,你做到了地区的第一,那就去争取全国第一、世界第一。

比如,你做到了行业最牛,那就去思考将行业技术平移到其他更有意义的领域,像基因、太空等这些还未被人类真正破译的谜题里。

你以为的天花板,很有可能只是因为目前的朋友圈太low,而一旦结交到更优秀的人,原来的天花板可能只是新天地的最底层。

比如,你原来是地方电视台的,进入中央电视台,认识到很多比你牛逼很多还比你认真百倍的人,你会发现原来你的高度只是别人的起点而已。

你以为的天花板,很有可能只是因为你还没有看到行业最前沿的科技。

比如,诺基亚做到了功能手机的第一,却被最前沿的智能手机打败了。

比如,柯达做到了交卷行业的老大,却被数码相机颠覆了。

比如,你现在还在沾沾自喜于传统汽车的盈利,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就被新能源汽车给取代了。

优秀到不能忽视,必须不断挑战自己,在迭代升级中把握机遇,做到一直被模仿,却无法被超越。

优秀不是一种天赋,优秀也并非人人可得。

关键是要掌握从平凡到优秀的技巧,刻意练习,久久为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