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的科学老师们,大家晚上好。我是吉林龙潭153号陈鑫。今天非常荣幸,能和全国的科学老师,通过沪江网站进行交流。
虽然只听了两节泡椒科学的讲座,但是真的是感觉受益匪浅啊!今天我想分享的内容是做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实在不容易。
一堂合格的科学课,不是简简单单的完成一篇教案,或是研究、理解《课程标准》和参考书这么简单的事情。还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科学老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虽然不能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所有的知识都应该有所涉猎。课前要对课程中所进行的观察,或者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说上节课讲到的,课前要用一些小陷阱,来引诱动物,便于学生的观察。首先教师要提前熟悉校园的环境,知道哪里有小动物?有什么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喜欢吃什么食物?然后才能用是食物来引诱小动物。还要考虑时间限制,多长时间,能够把动物引诱过来,正好赶上学生们上课时观察。如果引诱的太早,小动物把食物吃光了,就不会出现,如果食物放得太晚,食物的香味还不能把动物吸引过来,孩子们的脚步就踏了过来,把小动物吓跑。最后还要观察天气情况。教师要做到每天细心观察,发现动物的变化,阴雨天气是否会对小动物的出现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对于课程安排的时间也可以结合自己省份的气候情况进行安排,适当的可以调整每个单元讲授的顺序,你看我选的这张照片,我们吉林市的桃花是这几天才开放的,要比南方开放的时间晚很多。
另外,科学课传授知识的载体除了观察以外,最多的方法就是实验,每节课上的实验,教师都应该提前进行反复的练习,以求得最好的效果。比如说前两天讲了一节录像课。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过后,反应是比较明显的,产生很多气泡。教师要反复进行试验,放多少白醋,放多少小苏打最为合适呢?如果小苏打和白醋放得过多,液体就会冒出来。但是白醋和小苏打放得过少,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少,在后面熄灭长木棍和蜡烛的实验中,效果就不好。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反复的进行实验,每次记录下添加了多少白醋和小苏打,以便得出准确的数据。
小学《科学课》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门课程,但是想要真正的把这门课程教好,却实属不易,教师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材,研究实验过程,学会自己先观察世界,让我们为自己加油鼓劲吧,为所有的科学老师加油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