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文章:闲话说驴
文章作者:孙学忠
点评嘉宾:三秋桂子2021
点评:
无意间浏览到这篇《闲话说驴》,忍不住先睹为快,读的过程中不时被作者幽默的语言逗乐,开心之余,也把文章分享给大家,一起分享文章带来的乐趣。
首先吸引我的是“闲话”两个字。一说到闲话就给人闲适自在的感觉,我也写过很多“闲话”类的文章,写作本身就有很多乐趣。
好文章都离不开闲笔,像我喜欢的作家汪曾祺,写小说散文都喜欢闲闲荡开一笔。闲笔,可以增加文章知识容量,增添文章笔墨趣味。
可以用来“闲说”的往往是生活中被大家熟知或喜爱的事物,这篇文章选择了驴子来闲说,这是吸引我的第二点。
说到马,大家都熟悉,说到驴,很多人并不熟悉。相比马的气宇轩昂,驴常常成为人们贬损的对象,流传下来的很多俗语谚语都可以表明。
这篇文章用幽默的语言展开描述,为读者上了一堂有关驴的文学科普课。
很多人不熟悉驴子,说到驴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就是驴肉了。“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可以做成酱肉,驴肉火烧,驴肉香肠等等,味道鲜美——可怜的驴竟然落得如此面目示人。
其实,驴是一种很有特点的动物。
文章开头没有单独说驴,而是将驴放在和马、牛的对比中来谈。
如果用驴的短处和其他两种的长处来比,驴没有马的速度快,没有牛的耐力大,所以常常被人贬损懒惰,倔强,这是驴的负面评价。
作者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看似在贬低驴其实为下文赞扬驴做好了准备。
接下来,作者从正面来表现驴的价值。
短途运输,驴比马快;驴身材灵活,适合推碾子拉磨;驴脾气温顺,易于饲养;在交通不方便的时代,驴还是人们走亲访友的交通工具,甚至是结婚娶新娘的重要门面。
这样的驴,使用价值一点也不逊色于马和牛。
随后作者进一步结合自己家喂驴的经历,来讲述驴的优点,表达对驴喜爱呵护之情。
作者在历数人们对驴各种误解后,引用黄胄的“平生历尽坎坷苦,不向人间鸣不平”,来反驳驴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赞扬驴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精神。
最后文章联系中国驴文化,彰显驴被大众和文人喜爱的特点。如王桀喜欢驴叫,陆游“骑驴入剑门”,张果老倒骑毛驴等等。由此推断柳宗元的《黔之驴》误导了读者,在此为驴正名。
文章通篇使用很多民间俚语俗语,如“ 蠢驴”“放驴屁”“脑袋被驴踢了”等等,语言活泼俏皮,颇有乡土气息。
同时,围绕驴文化作者引用古今诗句以及神话传说,穿插文人轶事,展示出作者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
这篇文章用调侃式的语言为驴正名,让读者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和作者一样开始喜欢上驴。
除了表达对驴的喜爱,文章还抒发了对逝去的乡村文明的怀念。
驴不仅代表一种牲畜,更是农业时代的象征,乡村文明的代表,寄托着人们的乡愁乡韵!
这篇《闲话说驴》幽默而有趣,好文值得推荐!
202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