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悲观主义者最绝望地哭泣正是因为世界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糟糕。——伯纳德·贝伦森
悲观和乐观,通常被认为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家却说,悲观和乐观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影响的,就不仅仅是某一件事,而是生活中的很多事。
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作者马丁·塞利格曼认为,面临糟糕境遇时,悲观思维模式的人在解释时,与乐观思维模式的人会有很大差异。而解释的不同,就会导致截然不同的后果。悲观的人会意志消沉,一蹶不振;乐观的人吸取教训,重头开始,愈挫愈勇。
马丁·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的奠基人,他指出,心理学不能只研究人类的弱点,也应该关注人类的优势。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从研究习得性无助转向研究习得性乐观,希望以此帮助生活中那些悲观、抑郁的人。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中,作者用心理学实验和大量实例告诉我们,乐观是一种可以被掌握的技巧,关键点在于,我们如何解释不好的事件。通过特定的练习,悲观的人可以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习得适度的乐观。
一、面对生活的苟且,你会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解释
公司正在裁员,凯文就是被裁的一员,他心情低落,不再和妻子去散步,长期坚持的运动习惯也放弃了,不愿意社交,甚至儿子的毕业典礼都不去参加。他让失业这件事情的影响,弥漫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整个家庭的氛围也变的压抑和灰暗。
他的同事娜拉也被裁了,但娜拉依然热爱生活,她坚持健身、美容,亲手为儿子烤制生日蛋糕,她把没有工作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时,重要的不是对别人说什么,而是如何对自己解释。人们对事件的不同解释习惯,被心理学家称之为解释风格。它不仅仅是对某件事的解释,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塞利格曼认为,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
时间维度:永久性与暂时性。
空间维度:普遍性与特定性。
人格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对于失业这件事,悲观的凯文认为我能力不行(内部归因),什么都做不好(普遍性),我一辈子就这样了(永久性)。这种认知,让他陷入消极、颓丧、无助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最终生活真的过成了他认为的样子。
乐观的娜拉则认为失业只是暂时的(暂时性),并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市场环境低迷导致的(外部归因);虽然失业了,但不代表我的人生失败了,我仍可以把其他事情做好(特定性)。
娜拉的对失业的解释是暂时的、特定的、受外部环境影响的,所以她可以从失业中迅速恢复,依然快乐的生活。
对不好的事情,悲观的人往往从永久性、普遍性、内部归因的角度解释;而乐观的人通常从暂时性、特定性以外部归因的角度解释。
就像塞利格曼所说:
悲观的人,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
乐观的人,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
解释风格是与生俱来,无法更改的吗?当然不是。
塞利格曼认为,即使你是悲观的解释风格,也可以通过练习,转变为乐观的解释风格,也就是习得性乐观。
二、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给自己一个乐观的选择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中,提出了帮助普通人改变解释风格,学习乐观的ABCDE模型。
A事件(Adversity):通常是指不好的事件。
B想法(Belief ):针对这件事你第一时间冒出的想法。
C后果(Consequence):由想法引起的后果。
D反驳(Disputation):反驳消极的想法。
E激发(Energization):激发自己积极的行动。
1、记录生活的ABC
如果你是个悲观的人,首先要做的是记录自己的ABC模式。当你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时,尽量如实的记录下来;同时记下当时的想法,这个想法就是你对这件事情的解释;还要记录想法引起的后果,也就是你的感觉和行为。
2、反驳和激发
人们往往认为,自己头脑中的想法一定是真实的,但其实在遭遇失败或挫折时,我们的想法和解释往往是偏离实际的,甚至是扭曲的。我们可以通过反驳最初的想法,提醒自己更客观的看待所发生的的事情。
你可以从四个方面反驳:
找证据——这种想法的证据在哪里?
其他可能性——已经发生的事情已不可改变,有哪些可以改变的?是否其他原因呢?
暗示——即使想法是对的,这个想法会有多坏的影响呢?
用处——问自己,这样有用吗?能解决问题吗?
以生活中的一件事为例:
不好的事:晚饭前,老公跟女儿玩闹,扔高高,把女儿的胳膊摔骨折了。
想法:跟他说过好多次了,不要做这种危险动作,就是不听。他总是自以为是,做什么事情粗心大意,从不考虑后果。他就不能小心点吗?小孩子不知道危险,大人也不知道吗?
后果:我太气愤了,又心疼孩子,生气的对老公大吼大叫,狠狠的责骂了他一通,感觉跟他这种人没法过日子了。
妻子对丈夫行为的解释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
永久性:“他总是自以为是”。
普遍性:“做什么事情都粗心大意。”
这让她对丈夫失望,并感到愤怒,但丈夫真的一直如此吗?
反驳:在带孩子玩耍时,老公确实安全意识不足,他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但在处理孩子的其他事情时还是比较用心的(证据)。总的来说他是个合格的爸爸,只要有时间就陪孩子,这次也只是想陪孩子快乐的玩耍,满足孩子的冒险心理(其他原因)。吼叫和责骂并不能解决问题(用处)。
激发:我们还是需要多沟通,让他理解我的担心,在陪孩子时多注意安全。
以这五个步骤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多关注自己的内心,觉察在事情发生时,内心第一时间升起的想法。如果这个想法是消极、悲观的,那就去反驳它,将它狠狠地踩在脚下。
很多时候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只是我们对这件事的想法让它看起来很糟糕,如果学会主动改变想法,我们会更有勇气面对生活的种种。
ABCDE模型是帮助我们改变解释风格、学习习得性乐观的工具,要掌握这个工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练习、练习、再练习。
三、生活需要有弹性的乐观
你可能会说,看起来,习得性乐观就是不断给自己打鸡血嘛,不管好事坏事都往好的方面想。
当然不是这么简单。
习得性乐观不是盲目的乐观,不是每天早上对着镜中的自己说“你可以”、“你是最棒的”等毫无根据、自欺欺人的话。它是一种有弹性的乐观,需要你寻找消极想法的证据,尝试发现其他的可能性,并合理的反驳。
乐观会给我们面对的勇气,悲观也有它的优点,它会让我们更准确的评估所面临的困难。我们什么时候应该更乐观一些?什么应该更悲观一些呢?
你要问问自己,失败的代价是什么。
喝酒后要不要开车?对于酒驾出意外的概率,是选择悲观的估计还是乐观的估计呢?想想这件事失败的代价可能是死亡,你就应该悲观一些。
要不要参加五百强的面试?要不要向暗恋的姑娘表白?这些事失败的代价只是被拒绝,面子有些难堪,这时你不防乐观一些。
结语
人生总会经历起起落落,重要的是,走过低谷时,你选择乐观还是悲观?《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告诉我们,你不必一直悲观,也不必盲目乐观,而应该审时度势的选择乐观或悲观。
马云曾说:“永远不要太悲观,太悲观是你没看明白,太乐观也是没看明白,真看明白就不会有悲观乐观之分。”
学着让自己成为乐观和悲观的主人,无论何时,都记得换个角度去解释,给自己多一种选择,给未来多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