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个诗的时代,从初唐到晚唐,有数不清的诗人(仅《全唐诗》就有诗人2200余),而这些诗人里,把写诗当成自己家的事业的人却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杜甫,他以写诗为己任,把写好诗当成自己终身的追求,当成自己肩上的责任。他曾经在自己儿子宗武生日时写了一首诗,诗名就是《宗武生日》,全诗如下:
(诗圣杜甫作诗图)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这首诗的意思不难懂,只有几处生字需要扫一下,全诗大致的意思是:何时看到小子的诞生,高秋(八九月份)的时候的正是呱呱坠地之时。往日我写诗赞宗武懂事乖巧,因此宗武也随着诗文的传播而被人熟知。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要继承和发扬,不仅是一般的世间亲情而已。要熟读精研《文选》,继承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莱子,七十岁时穿着彩衣在父母面前嬉戏,以娱乐父母(《列女传》载,老菜子行年七十,著五色彩衣,以娱双亲。)。杜甫认为继承自己的诗家事业才是最大的孝顺。
凋瘵(zhài):指老病。我病中为你的生日开筵, 筵(yán)初秩(zhì):生日之筵刚排好。 欹(qī)斜:倾斜,歪斜。杜甫此时已衰弱多病,筵席间不能端坐,故云“欹斜”。侧着身子斜靠在椅子上;流霞:传说中的仙酒,这里用来形容美酒,流霞亦指浮动的彩云,杜甫由此联想到仙人餐霞,所以是“分片片”。慢慢倒酒以细细饮酒。杜甫体衰(病种见上一篇文章)、不能多饮(后断酒),就为你生日那就缓缓干杯吧。
(四川杜甫草堂纪念杜甫在四川呆的那些年)
杜甫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长子宗文,次子宗武,分别昵称为熊儿、骥子。宗武是杜甫的幼子,这首诗写于宗武的生日是肯定的,杜甫非常喜欢宗武,在他的诗作里多次提到宗武,比如,在《忆幼子》诗中说:“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宗武聪慧可爱,杜甫在诗中毫掩饰直接夸赞;另一首诗”《遣兴》中又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杜宗武咿呀学语的时候,就已经会背诵父亲的诗句了,当然杜甫也因此极度喜爱。
唐人冯贽的《云仙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杜甫子宗武以诗示阮兵曹,兵曹答以石斧一具,随使并诗还之。宗武曰:‘斧,父斤也,使我呈父加斤削也。’俄而阮闻之,曰:‘误矣!欲子砍断其手,此手若存,则天下诗名又在杜家矣!’”你太有才了,给你斧子的意思是让你砍断你的手,如果留着你的手,将来天下的诗名,又是你杜家的了!显然,这里有两个论点出来,1、杜宗武的诗也写的极好;2、阮兵曹也认为诗是杜家的。可惜的是杜宗武随父亲漂泊湖南之后,杜甫客死异乡,让他比父亲在世时还要穷困,甚至将父亲的灵柩归葬故土的盘缠都凑不足。这个杜甫生前最后的遗愿,还是孙子杜嗣业四十年后用讨饭、卖苦力挣来的钱实现的。贫困到这种程度的杜宗武很快就英年早逝了。其实,到了杜宗武这一辈,被杜甫孜孜以求的“吾家事”:“作诗”,还是断了。
(杜甫诞生处的照片)
可是有个问题,杜甫为什么为认为“诗是吾家事”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杜家的家谱。杜甫是晋代名将杜预的十三代孙,杜预既是名将,也是诗人,京兆杜陵人,杜预的少子杜耽为晋凉州刺史,杜耽的孙子杜逊在东晋初年南迁到了襄阳,任魏兴太守望,他算是襄阳杜氏的始祖,杜逊的儿子乾光的玄孙杜叔毗为北周硖州刺史,杜叔毗的儿子杜鱼石是隋时获嘉(现在的河南获嘉)县县令。杜鱼石又生杜依艺,杜依艺为巩县县令,于是举家迁往巩县(河南巩县)杜依艺生杜审言,就是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又生杜闲,为大奉天县令,杜闲是杜甫的父亲,所以杜甫称自己“京兆杜甫”,他又属于襄阳杜氏的一脉,因此史书上又有称他为襄阳人的,而杜甫的出生地在河南巩县。由此来看,这几个地方争杜甫的官司可以停下来了。杜甫属于整个中华民族吧!
(杜甫的祖先杜预征战图)
看家谱是枯燥的,我们接着说“诗是吾家事”。杜甫在他的诗里经常提到杜预和杜审言,杜预多才善战,被人称为“杜武库”,同时他又懂法律、天算、工程,同时还是《左传》的研究者,还会写诗,算是诗人,说白了,杜预是个文武全才的人物,杜甫非赏向往,是他的理想。
(杜审言像)
至于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在少年时,他就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共同被人称为“文章四友”。他在诗歌上的地位,与较晚一点的宋之问、沈佺期齐名,因为他们都是五言律诗的奠基者,也就是说,从他们开始,才有了五方律诗,更有一点,宋、沈的律诗不过六韵八韵,很少到十韵以上,而杜审言的《和李大夫嗣真》就长到了四十韵,是律诗名作。杜甫又发展了排律,“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元稹语)。杜甫常以“吾祖诗冠古”自傲是有原因的,由此来看,他教导自己的儿子“诗是吾家事”,是顺理成章的事。
(《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蒙曼老师)
蒙曼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点评标题上的这两句诗时,说杜甫是一个人间的诗人,说宗武是个小神童,称杜甫对宗武寄托了深厚的愿望,可惜的是,现实太残酷了,宗武这位自小跟随父亲在战乱之中东奔西走的小神童终于没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