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戴东老师《孩子不自信怎么办》体会

戴老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直指人心,通达四肢百骸。但想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需要在生活中一次一次的练习使用,练一次,便有了一次的经验,久久为功,老师的学问方能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否则,戴老师讲的再好,我的头脑里塞的再多,也只等于是书架上的一本书而已!

为了很好的巩固老师所授课程内容,我反复听了好多遍。明白了不自信的本质、自信和不自信的形成原因、如何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孩子建立打牢自信的品质等。

不自信,其实并不是自己真的不行,而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错误认知,即“事错了,人也就错了”,没有把事和人分开,一件事情做错了,便在头脑里给自己贴了一个“我不行,我不能”的错误标签,久而久之的负面暗示,导致自己就真的“不行,不能,不会”了,于是,那个“真实的、能行的”自己便被绑缚了。

人是环境的产物。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负面心理暗示,还是源于孩子的成长环境,即孩子幼年、童年成长的日日夜夜里,亲爱的父母们“不遗余力”的“辛勤播种”的结果!说起来真是悲哀!比如,老师提到的“替代型家长”,为孩子做事无微不至,事无巨细,孩子没有做事的机会,慢慢就会形成“我是无法做成事情的人”“我是个需要别人帮我代劳的人”,没有脚踏实地的感觉,毫无价值感和存在感,此时,我想起了老师经常提到的“老阿姨养着一个四十多岁无法出去工作的高学历儿子”的故事;“保护型家长”却是把自己的恐惧担忧焦虑一股脑的转嫁到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导致孩子接收到了家长的恐惧害怕低能量,不敢面对这个世界的人事物,不相信自己可以面对外面世界的“危险”,其实这个所谓的“危险”不过是父母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孩子的属于父母自己的内在的东西而已!还有家长的角色错位,明明应该是“啦啦队员”,却非要跑到“裁判席”做起了“裁判员”,又不专业,导致孩子良好的品质被家长积极打压,而孩子反复的收到的是“我就不是那块料儿”的负面心理暗示,于是,孩子的优秀种子就再也发不了的芽了。

而自信是怎么回事呢?戴老师告诉我们:

所谓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有做好这件事的能力,而能力本身,又基于自己是否有这个经验。所以,孩子只有不断的去做这件事,不停地积累经验,并且反复地得到正向确认,从而更加的相信自己,进而会爱上自己,产生自爱、自尊,最后形成一个有价值感的孩子!

所以,老师强调: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能成为一个自信的孩子,取决于父母所给的环境。

想一想,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给了孩子多少表扬和鼓励?多少正向的确认?又给了孩子多少指苛责与挑剔?眼里看到的究竟是缺点多还是有点多?是否看到了孩子的天赋潜能、独一无二?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里,能看到孩子背后多少正面的积极的意义?这些都是需要父母具备一定的家庭教育功底的!

如何给到孩子及时恰当的正向确认、表扬和鼓励呢?非常感恩的是,戴老师早给我们准备了“八大智慧”,就是教给我们为人父母,如何一步步的真正陪伴而不干扰的给到孩子支持和鼓励,让我们的孩子拥有自信、自尊、自爱、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让我们成为优良的土壤,培育我们孩子一生的“根”,让我们的孩子长成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参天大树!

育儿先育己。自我教育和成长,是多么的刻不容缓!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昨天去朋友家玩,刚一进家门就听到朋友对着电话出言不逊,脏话不住地冒出来。我很疑惑,到底是有什么仇什么怨,骂的这...
    陈粗枝阅读 4,112评论 7 4
  • 亚洛斯搬了张椅子坐在柜台侧边,趴到桌上看柳塘玩游戏。 “跳跳乐?”亚洛斯惊讶道,“你喜欢玩这个?” “啊,怎么。”...
    如果你在麦田里捉到了我阅读 1,020评论 0 0
  • 除了追日剧,最近还迷上了《欢乐颂2》。这是近四年来除了《何以笙箫默》之外追的第二部国产剧。一边追着最近甜美纯爱的日...
    丸子咚阅读 3,287评论 0 0
  • 1.心理学家很早就发现,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情感上支持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幸福有着独一...
    莉萍LP阅读 59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