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干老师的《望天门山》课堂实录,很是钦佩。他面对零基础的孩子,不急不躁,能结合文本特点,从最最基础的字理识字开始引导孩子们理解古诗中生字的本意,了解古人创造汉字中的智慧,结合着简笔画和课件夯实了孩子的语文基础,也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断”——“继”两个字义的理解,关注了“丝”的本意,加上干老师的动作演示,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两个字的含义。而接下来关于“楚”字的解释让我长了知识,原来是这样的,在拓展词语的过程中,干老师把“痛楚”和“楚楚动人”联系在一起,那样自然,那样水到渠成,却又是那样的让人记忆深刻。重点解读了“楚楚动人”,孩子们在笑声在中记住了词语含义。结合文本理解“帆”时 先结合班级女孩子的头巾,理解材质,结合图画理解千帆和孤帆,并巧妙的让孩子们理解了借代这一修辞方法。
引导这一群孩子理解诗句含义时干老师又用了图画的方式,配合着自己的手势,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随堂笔记记录时,遇到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干老师又进行了及时的调节。课堂教学就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起点和需求,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有能在其中得到提升。
针对班级孩子基础薄弱,设计作业。背诵古诗,翻译全诗,把六个生字错的写五遍。
语文教师应该多多积累有关“字理识字”方面的知识,这回让我们的识字教学,古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孩子们记忆也更深刻。
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尤为重要(对儿童的认识,对教材的解读能力,课堂上的调控能力,扎实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