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是什么?(作答要求:选一个自己反复出现的学习问题,如拖延症,不会提问,不会批判性思考等,详细展示)
前提条件:周六的时候参加了院运动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后在这种荣誉的喜悦感之下,我这几天的精神都比较亢奋,很难静下心来去学习、反思。
我的问题:在取得一点成绩后就会洋洋得意(有自豪感是可以的,毕竟是人之常情,但持续太久就不好了),说白了就是“飘了”。这对我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2.针对我的上述学习问题,基于课程知识,我行成了什么原则?(作答要求:基于课程知识,找到自己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形成对应原则;脱离课程知识分析原因,意味着缺乏理论支撑。)
原则1:判断其与我的目标是否一致
在向目标前进时,总会取得各种各样的成绩。但有些成绩对我达成目标来说并不有用,例如:我在运动会中取得的成绩并不能对创高的跑步次数产生影响(我的目标是“跑满50次”)。
理论依据:“目标是什么?”,“我在向目标前进吗?”(目标导向思维)
原则2:用SOLO量
不是被已取得的成绩冲昏头脑了吗?用SOLO这个客观的尺子量一下不就可以很好的重新定位了吗!
理论依据:SOLO即是测量学习深度的尺子,还是指引学习方向的指南针
3.我是怎样检验上述原则的?(作答要求:展示自己检验原则的具体过程,要求有时间、地点和具体的原则,说清楚自己之前的做法和优化后的做法,并说清楚原则检验的结果)
原则1
时间:4月16号12:30∽17:00
地点:逸夫图书馆
当时的任务是完成物理作业。一开始根本集中不了注意力(脑海里一直在回放昨天的运动会)。后来我对自己说“运动会已经过去了。而且运动会的成绩又不能帮你完成任务”。说完之后虽然精神还是比较亢奋,但已经不至于写不下去作业了。(作业已经交了)
原则2
时间:4月16号12:30∽17:00
地点:逸夫图书馆
和原则1的检验是同一个事件。用原则1只是在方向上有一个把控,对打压自我膨胀的力度不够。当时我自信满满地拿出SOLO一量(恰好正是得意忘形的时候),乖乖学的一塌糊涂,连个单点结构都勉强。
4.如果原则有效,我还想怎么用;如果原则无效,我该怎么改进?(作答要求:如原则有效,说出原则下次使用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如原则无效说出修订后的原则和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原则1和2都有效,我高中的时候考好一次能一直得意到第二次考试(因为得意所以第二次会考的差一些甚至差很多)。这次通过对其是否符合目标的判断和用SOLO的实时测量,大大缩短了这种得意持续的时间。有利于我心态的调整和长期的学习(包含各个方面,不只是文化课)。
总结:在向目标前进时,总会遇到各种成功和失败。通过对其与目标关系的判断和SOLO的相对客观的评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向“胜不骄,败不馁”前进。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原则形成报告”,指导老师是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