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要讲《方程的意义》了,翻出以前的教案课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甚至解决了一个一直都没想到好办法来解决的难题。心里窃喜,学生按我如此设计学习,本节知识必会掌握的异常牢固。然而我忽然感觉累了,也感觉厌了。每一步都是我精心设计,我就像舞台上的男一号,而学生就如同那牵线的木偶,所有的事情都要我来操心操办,我已感觉不到惊喜和激动,我是真的厌了,累了……
能否把问题抛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学然后与学生一起对话交流展开学习呢?遂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
改进之后最大的感受是课的思路更清晰了,我无需在无数个上课的顺序和细节问题上浪费脑细胞了;课堂也不像过去那样感觉内容那么多时间那么紧了,我无需在焦虑不安了,课堂仿佛一下子多出好多时间,学生也有了那么多的思考空间。
这对我的触动真是很大,以后如何备课呢?
我们需要一些学材,它可以引出我们要学习的所有问题,而我们将在接下来的对话交流中展开学习突破重难点,一句话我们将一起围绕在火堆旁开始学习。我耐心地听你们说,以决定是否施加帮助或向上瞭望抑或向前推进。
以后的备课,学习单会成为必须,因为它就是火堆。
提醒自己:你精心独自准备的饭菜不一定是孩子们喜欢的,一起做出来的才更香美,因此你不要再准备饭菜了,去准备食材吧!
后记:
1.你之所以做饭太累是因为你把和你一起吃饭的人抛在了一边,你之所以备课很累是因为你把学生抛在了一边,你设计好了每一个细节,课堂就成了你展示的舞台,学生既没有了学习探究的空间也没有了交流分享的时间。备课说来说去还是个学材+对话分享突破重难点的问题。
2.还可以将本节要讲的内容画成思维导图的形式,这样授课思路会更加清晰。
本节只是大问题下的一个分支,本节应首先亮出课题,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即你想知道什么?
例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
这个图画好了,就意味着本节涉及到的知识点间的关系清楚了,接下来你只需完成两件事:
1.准备学材。这些学材要能引出本节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并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究,但要注意的是学材越少越好。
2.准备帮助。预设当孩子们在学习到重难点时如遇到困难提供怎样的帮助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
3.分层练习。
备课无非是一个图两个准备一些针对性练习。
其实无论备课上课,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学困生,我在重难点处等着你!
下面是方程的意义一课板书设计:
亲,我还想对你说:既然点进来了,就点个喜欢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