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相信有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善言辞,要么言不由衷,要么词不达意。但身处这个社会,我们谁也离不开与人交流,可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的话题枯燥乏味?为什么我们永远说服不了别人?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懂别人的心思?当日常对话陷入僵局或适得其反时,本书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适当运用本书中的方法,我们将会收获奇特的效果。
《共情沟通》 是一本告诉我们如何沟通、倾听的书籍。本书的作者是伊尔斯.桑德,他是丹麦著名心理治疗师,丹麦心理治疗学会会员。接受各类心理疗法的专业训练,现为心理咨询督导、培训讲师。她的代表作品《高敏感是种天赋》风靡全球,成为高敏感者的福音。而她的新作《共情沟通》则被英国《卫报》称作“俘虏了英格兰夜晚的灯火”。
本书提到的一些方法具有心理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比如倾听、复述和同情。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每一个人,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屡试不爽。书中还有一些快速提升沟通能力的方法,比如改变人生信念,使用空椅子技巧,写信和关注一切非语言的东西。还有许多看起来有益无害的建议,比如让对方保持几分钟冷静状态并反思你们俩之间的联系,这个练习可以帮助对方释放积压已久的悲伤和压抑。运用本书中的共情技巧,相信的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会发生极大转变!
那么什么是共情呢?这其实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词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倾听者借助倾诉者的言行,深入对方的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倾听者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倾诉者的人格和他的经历之间的联系,找到问题的本质。
3.倾听者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获得反馈。
简而言之,共情就是通过倾听理解对方,帮助倾诉者找到问题的本质并影响他们,得到反馈。
知道了共情是什么之后,那么通过哪些方式才能达到共情的效果呢?在本书中一共提到了三种基本方法。
一、倾听
当和人交流时,作者认为最好采用开放式的问题作为开场,这样对方就能对重要的事畅所欲言了。但是这样也容易引起一个问题,那就是谈话的节奏过快,那么我们此时作为一名倾听者就更加要主要把握谈话的节奏。能否解决问题取决于能否对问题深入沟通,如果我们想让对话进一步深入,那么我们就需要放慢对话的节奏。如何才能放慢节奏呢?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和对方一起便可以了。也许你会觉得很纳闷,如果静坐就可以放慢节奏,那对方独自就可以完成了,对方选择谈话的目的就是为了畅所欲言呀,又为什么一起静坐呢?其实 啊,与另一个人保持静坐和独自一人保持安静的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假如我们在静坐的过程中与对方保持眼神交流,那么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复述
产生共情的第二种方法是复述。复述就是将对方的话重新表达一遍,这听起来确实是个简便易行的方法,但也许你会觉得这样未免对此一举。其实不然,这个简单的方法往往能带来奇效。她听起来很简单,真正要做到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我们在复述的过程中,往往喜欢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要准确地复述对方的话就必须经过反复的巩固练习,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地还原对方的话,在我们复述之后,我们还可以加上这样的问题:“我是不是说到了重点,或是遗漏了什么?”这样我们就向对方确认一下我们是否准确地表达了他想传达的意思。
三、同情
要达到共情的第三种方法是同情。当大家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谈话的效率上时,往往同情的巨大作用就被忽视了。我们练习同情的目的是确认对方的感受并告诉对方我们感同身受。许多人渴望被同情。却往往得不到满足。所以我们给对方一份同情就是最好的礼物,这份礼物也许会让对方产生新的自我认知从而有活出真我的信心。
关于达到共情的三种方法:倾听、复述、同情我们已经讲完了。但是,作为一名倾听者,不可避免地会接受到大量的负面情绪和信息,给自己带来负担。在我们倾听了很多的负面情绪时,我们如何才能保护自己免受负面情绪的过度中压?作者也在书中告诉了我们,我们在达到共情的同时要做一个有新见解的助产士或者仅仅保持乐于助人的心态,避免承担过多的责任,特别是对于一些高敏感的人,更要试着克服我们的负罪感。
以上,便是《共情沟通》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达到共情的三种主要方法,即倾听、复述、同情。同时作者也为我们提出了如何保护自己不被他人的叙述或情感表达所吞没。相信在掌握了这些方法后,我们的人际交流会有一个极大的转变,让我们成为更受欢迎,更懂别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