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谈论着翅膀,可他的话语里,只有枷锁。”——《灯》
作者丨谢丹儒
图片丨艺子
1.
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严格说,我不懂哲学。我能够说的只是,我几乎是着了迷一般地深深地沉入过我的问题。
关于孤独,我曾不止一次的感觉到孤独所带来的困扰,只是,我好像不得不接受这孤独。因为相对于孤独,我更害怕失望,害怕虚无,害怕一切虚假的狂欢。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是不得不孤独的。这种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如果这也能够选择的话。因为在面对嘈杂的声音时,在狂欢时,在万籁俱寂时,我们可以选择融入其中,要是我们能够接受的话。可是,我们最终选择了孤独。
甚至,这也并非是我们想要的结果,不过是在没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孤独。为了自己,也并非全然为了自己。
在这个世界,同行还是很多的,同类也挺多的,不信的话,可以找找看。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处可见的内容、信息,只要愿意去寻找,总能找到某些句子、某段心情、某个故事,找到自己。或者说,这就是我们的同类,他们说的正是我们想表达的。就像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会忍不住收藏,会想要分享给某个人看,仅限于某个人,或某些人。这样的事情很是寻常,在我的朋友圈,不出意外的话,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现象。
有时,我也会不解。不知道是他们分享的内容太过于高级,还是这内容不过是分享给某个人看而为了不显得那么特殊化,总之我看不懂,也理解不了。所以,可能这不是分享给我看的吧?又或者说,这也正说明我并没有那么的了解自己的朋友,我所认为的“朋友”,也可能只是我认为的。这何尝不是一种孤独呢?
一个你自认为很熟悉的朋友,一个你很在乎的人,一个玩得不错、彼此也有共同话语的人,却发现自己并不了解他。这就像一对恋人,彼此已经是恋人了,可是好像对方还有什么秘密被刻意隐瞒起来。这多少会让人觉得虚假和悲伤吧?
我不知道别人,但就我而言,这确实让我感觉到悲伤,甚至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与此同时,我还有一份深深的自责,兴许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兴许对方并非真的那么认同自己?我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去安慰,对方又是否真的需要我的安慰?我不确定。
每当这种时候,我便感觉到格外的无力和孤独。
2.
兴许是自己早熟的缘故,不经意地便养成了一种易感的性格。
每当人家欢喜的时刻,自己偏偏感到哀愁;每当人家热闹的时刻,自己却又感到一种莫名的孤独。究竟是为什么呢?我是回答不出来的。
前段时间,我将之前千辛万苦找到的公众号,取消了一大批。那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寻找到的,翻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才确定下来去关注的;那是我深夜治愈的“良药”,它们曾助我度过诸多的艰难时刻;那是我朋友圈想要发布的内容,我真正想表达给某人看的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我最终还是取消了。
只因我发现自己的世界其实没有那么大,别人的世界也许我真的融入不进去。
寥寥无几的赞,只言片语的评论,时不时发现被屏蔽的现实,这些无一不在告诉我,在某些人的世界里我的存在并非多么的有份量。我没那么重要,我的心情不重要,我发的内容不重要,我们的交流也不重要。空白的对话框,屈指可数的朋友,许久不联系了,好像都不重要。
当我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还怎么继续伪装下去呢?我已经这般赤裸裸的展露出了我的心情,我的秘密,难道还要更直接了当?这是我做不到的。
如果眼泪是自己的手擦干的,那它就白流了。
我想,想知道的人迟早会知道的,不知道的人永远不会知道。甚至,这都不是知道和不知道的问题,而是想与不想知道的问题。我们习惯将人分成三六九等本身就说明问题,但这些问题也就对那些在乎三六九等的人来说才有价值。既然“道不同,不相与谋”,那就做自己吧!
我们的世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又或是被自己给圈住了,束缚住了。
人总会经历一些特别艰难的时刻,欲哭无泪,欲诉无声,等熬过了这段时间,一切也都过去了。没有同类是孤独的,只是有同类又如何呢?找到了又如何?更加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同病相怜,又或是互拥取暖吗?没找到又如何?自己就不过了,或内心的孤独就真的可以彻底摆脱了?未必吧。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穿过拥挤的人群,游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每个人还是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去。顺一段路,就真的能带给多少慰藉吗?反倒是,遇见了他们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更通透了,通透是褒奖吗?那种仿若预见了自己的命运,宿命般的存在,会带来温暖吗?
大城市里,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可是,这究竟是把人聚拢在一起了,还是将人隔离开来了呢?
我不知道别人此情此景作何感想,于我而言,这不过是加剧了我们的孤独。
兴许,这和建筑无关,和城市无关,只和人与人之间有关,与孤独有关。格格不入在这个世界,只会被放大,在内心深处,或因为人的三六九等,或是别的,不断放大。直到有一天你意识到它的存在,或它一直都在,从未消亡,只是看你是否要接受它。话说,你不接受它就不存在了吗?不是的,它还是会在,一直都在。
这就是孤独,一直都在的孤独,无法消亡、无法融合的孤独。
3.
那些鼓吹孤独是多么高贵的人,他们真的喜欢孤独、享受孤独吗?
如果是这样,这样的言论怎么会被出现在公共的视野中呢?它又怎会被一再的提起,一再的叙述,一再的勾起人们的情绪,这不正说明孤独并没有那么美好吗?
也许有人说,不,恰恰是因为享受孤独,才更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认清孤独是怎么一回事,并能够学会享受孤独。可是,要知道不如意事常八九,能言之人无二三。这是言论方面的孤独。重要的甚至都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还有什么没说。而没说的这部分,若只是靠猜,瞎蒙,就没意思了。
可若是真有那么一个人真的懂自己,懂自己的全部,那样就会快乐,会感觉到不孤独了吗?只怕若真是这般,只会让人更加痛苦。秘密之所以称之为秘密,就注定应该是不公开,没有与人说过的,潜藏在心底的,想守护的存在。若一旦暴露,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呢!
就像小时候捉迷藏,躲藏着若是没有人寻找,那这游戏大概也不能称之为游戏了。可是,太轻易被找到,也是一件挺无趣的事儿呢!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么一段话:
“孤独的人之所以强大,那是因为没有什么人会成为他们的必需品。”
那么孤独,是人生的必需品吗?真有人会喜欢孤独吗?
我见过很多很多孤独的人,孤独的背影。那些似曾相识的眼神,落寞的身影,孤零零一个人走在无人巷口,看起来很唯美,可我却心疼他们。
阿多尼斯的《灯》中有这么一句话:“他谈论着翅膀,可他的话语里,只有枷锁。”
深以为然。
若问这和孤独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只是从字面上是很难看出点什么。但是,经不起细想,细思恐极,我们一遍遍告诉自己要学会享受孤独,可是当我们真正感到孤独的时候,却始终难以自处。那些说享受孤独的人,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喜欢孤独,又或是因为没有别的选择可选,只能选择孤独。
简单点说,当事情出现矛盾时,我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给自己找理由,让事情变得合情合理,这样才能舒心地活着。很多人之所以不喜欢孤独,正是因为接受不了,无法享受。所以,他们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寻找,寻找自己,寻找同类,寻找原因,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就像小时候,我们觉得自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就是我们以为的自由了。后来发现,自由也并非全然是要什么有什么,而是不想做的可以不做,也不影响自己的生活。这期间的差别,自然是相距颇大,然而人们还是会愿意接受这个结果,尽管这不是最好的结果。孤独也是一样的。
我们都渴望丰富的人生,但没有平淡的日常谈何丰富呢?丰富正是由这日常的点点滴滴沉淀下来,慢慢体验出来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
如果说,将来的某一天真的可以梦想成真,一切都可以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下去,相信人们很快便能够体验到孤独的滋味了。就是这样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我们有限的阅历,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我们的思想也并非无穷无尽,我们的欲望也并非真的就那么贪婪。更多的时候,我们不过是看到别人有的,而我们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于是就想要;很多东西,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的,我们的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宽广,尤其是对于陌生的事物,你真的那么确定这是你想要的吗?
很多时候,可能就是得不到而已,得不到所以总是想要,为了满足得到的欲望,我们不断的幻想,不断的自我填充着,编织着这一场场的大梦。
而过往的经历无不是在告诉我们:“人的安宁和满足不在于他身外,而在于他内心。普通人以身外之物,如马车和书房,来衡量命运的好坏;而有思想的人以自身来衡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孤独,人生总是充满着各种误读。这种误读本身也是造成孤独的一种。然而更深处的,我们都将面对自己的内心,在我喜欢的和我不喜欢的之间选择,或是拒绝选择,无论是哪一种,都潜藏着某种不满足。不满足是孤独吗?是的,因为得不到,所以孤独;也因为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而感到孤独。
“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谁不孤独,谁又真的喜欢孤独?只不过生来如此罢了——生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