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大家庭。
祖父李镛(号皖云)做过知州,退休后在成都北门正通顺街购置了个公馆,做起了大家长。
巴金的家是个大家族,他有20位长辈,同辈的兄弟姐妹超过30位,另外还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包括奶妈、轿夫、门房等。
巴金的父亲李道河是家里的长子,在巴金四五岁时,带着全家人到广元做了两年县令。
在广元,李道河请了一位先生,到家里教巴金及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学习。这位姓刘的先生喜欢读书画画,待人温和,巴金和三哥李尧林非常喜欢这位先生,也因此喜欢上了读书。
每到晚上,一家人吃完晚饭后,巴金的母亲就将孩子们叫到自己房间,教孩子们背诵古诗词。
巴金的母亲将白纸裁成小张,然后钉起来,作成小本子,每个孩子发一本。巴金满5岁后,也得到了这样一个小本子。
母亲用娟秀的小字,从《白香词谱》里把要背诵的词抄写下来,教孩子们诵读。先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然后一句话一句话地教,最后再诵读整首词。
第二天,孩子们需要温习前一天的诗词,直到背会。之后,母亲给孩子们一个印章,孩子们煞有介事地在背会的诗词上盖章,一边盖章一边享受着这种成就感。
除了教巴金背诵古诗词,巴金妈妈还教会了巴金“爱”。
母亲总是充满慈爱地对待巴金,让巴金在温柔、和平的气氛中度过了幼年时代。
成年后的巴金,每每提到母亲,都会想起她“温和的圆圆脸”“抿得光光的头发”“常常带笑的嘴”以及“温柔的声音”。此外,一件小事也让巴金记忆深刻。
那时候,巴金经常跟比自己大一岁的三哥李尧林,以及一个十三四岁的侍女香儿一起玩。有一次,三哥因为一件小事打骂了香儿,香儿哭着告诉了巴金的母亲。
母亲立刻把巴金的三哥叫过去,温和地教导他,丫头和老妈子是跟我们一样的人,即使犯错,也不应该打骂,而应该好好地说。
直到三哥认错,母亲才停止了教育,并且拿出云片糕让三哥拿去给香儿吃。
这件事给巴金上了重要的一课,从此巴金知道了,即便是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也要尊重他们,爱他们。
两年后,也就是1911年,巴金一家跟着父亲回到了成都。
因为爱巴金,母亲不会时刻把巴金捆在自己的身旁,而是允许他在家里各个地方疯玩。因此,他得以跟家里的仆人、轿夫们玩耍。
他加入他们,帮他们生火、做饭,倾听他们的故事,理解他们的苦难,也敬佩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在这里,巴金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与此同时,巴金的母亲继续着对孩子们的诗词教育,除了在生下巴金的小妹短暂停留一段时间后,从未中断过,直到1914年去世。
从此,巴金成为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他深深感受到了没有母亲的孩子的悲哀。
然而,母亲对他的爱以及教诲永远留在了巴金的心中。
母亲的爱,滋养着巴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时刻;母亲对他的诗词启蒙,让他爱上了阅读;由于母亲的宽松,而了解到的另外一个世界,则引领着巴金走上了文学之路。
李尧棠能成为人们敬仰的巴金,其母亲,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