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医学狗一枚。
自从我学医之后,身边的亲朋好友,学弟学妹,甚至网恋对象总对我发出以下疑问:
“你们学医的要学解剖的吧?就是……那个……解剖尸体?”
“听说你们学医的要解剖尸体的?是真的尸体吗?你们怕不怕?”
“天哪,你学医的啊!太厉害了!那你解剖过尸体吗?尸体是什么样子的?真的是泡在福尔马林里的吗?福尔马林是什么东东啊?”
“你学医的啊?那你们老师有没有像电视上说的那样,半夜把你们关在解剖室练胆子?或者逼着你们背尸体练胆子?”
每当这时,我往往神秘一笑,酷毙了地甩出一句:“嘿嘿,这么好奇,要不我带你去体验一下?”
再悠然笑看他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后退,摆手,讪笑,闪人。
通过这些经历,我开始知道许多人对医学生的解剖课感到好奇。
索性今天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扒一扒我们医学生的解剖课吧!
笔者毕业于一中部城市省立医学院,原本这个医学院是二本,后来与一家一本211合并。
这家医学院90年代曾有过十分辉煌的时刻。据我们老师说,那时候我们学校是人才辈出,现在基本都在国内外的医疗系统身兼要职。
不过那对我是一段非常遥远的时空了,老师嘴里那些大牛咱也不认识,咱也没办法结实,说这些是因为我想说,我们学校虽然后面名气渐落,但治学方面还是要求比较高,比较严谨的,绝对不是随便打发学生的野鸡学校。
因此,虽然我没有在名校学习过,但我们学校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可以代表大多数医学院的教学方法的,解剖课的流程应该也是差不多的。
记得上解剖课第一天我们都很平静。
没有人表现出很恐慌的样子,相反,大家都两眼放光,非常期待,尤其女生表现得更加兴奋。(虽然这样说有点变态,但我发誓是真的。)
我说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但从我本人来讲,期待来自于以下两点:一是选了医学专业,就知道早晚要解剖尸体的,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其次,我确实是对那些神神鬼鬼的东西比较好奇。
其实我期间曾经怕过,因为我真的不想自己搬尸体!我无法想象背上有个“那玩意儿”会有多惊悚。
好在直到第二天上课,我们也没有收到老师的“传唤”,根本没有人叫我们去背尸体。
等我们到了解剖教室,老师坐在讲台上,而下面四个铁皮制成的台子上已经放了东西,被一层灰黑色的布盖着,隐隐看得出来是尸体的形状。
然后老师对着书和投影仪将内容讲了一遍,就下来将我们几十个学生分成了四个组,每个组围在一个台子旁边,他走过来站在四个台子中间,跟我们讲了要尊重这些“无语体师”,解剖室不能打闹之类的,就叫我们把布掀开。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在一块厚重的,又灰又黑,看起来油腻腻、湿漉漉的布下面,一具尸体马上要映入你的眼帘……
是不是想尖叫?
是不是觉得我们那时候应该都在尖叫?
错了,没有,我们没有一个人叫了,只是两眼放光(原谅我又用了这个词)地围拢在了尸体旁边。因为人太多,大家甚至还抢位子。
后来我分析了一下为什么那时候我们都那么镇定。
别人我不知道,我也没问,我自己是这样想的。
首先,那尸体看起来很硬,跟一根腐朽的树干一样,并不可怕,而且眼睛是闭着的。
其次,别人都不叫,我叫太矫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听学长、学姐说解剖课好容易挂的,赶紧抢个好位子好解剖,不然挂科就惨了。
我估计我的同学们也是这样想的,呵呵。
那天老师带着我们解剖了第一课的那部分,我记得是腿上的肌肉群,并带着我们将”无语体师“腿上的肌肉一点点分出来给我们看了,就下课了。
于是解剖课就这样平静地开始了,好像是每周2节,每节讲哪部分内容就解剖哪部分。
到了最后一课,那些令人尊敬的“无语体师”们已经“伤痕累累”、“分崩离析”,据说被学校火化了。
当然这都是“据说”,我们上完最后一课后就再也没进过解剖室,也没看到那些令人尊敬的“无语体师”们最后到哪里去了。
有人问福尔马林,其实我们直到学组织胚胎学的时候才真正见过福尔马林。
那是一种棕黄色的稍微有点浓稠的液体,味道很刺鼻,带着死老鼠的臭味,闻到了立马就能让你联想到死去的动物,不管是人还是老鼠。
我毕业数年,想起来还是会觉得很恶心,很恶心。
有人要问,不是说会让学生自己把尸体从福尔马林池子里扛出来背到解剖室吗?
我想说反正我们学校没有要我们这样做。
当时尸体已经放在解剖室了,后来我们发现上课的时候总是有一个衣衫褴褛的,精瘦精瘦的,大约50来岁的老头子站在后门笑着看我们解剖。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位大爷才是牛人,是他负责我们医学院所有解剖课程的尸体搬运。
对,就是他在我们上课前将尸体从福尔马林池搬过来的。
据说课程过后的整理及打扫工作也是这位牛人做的。
对这位牛人我印象不深,因为等我们知道他有多牛的时候,我们的解剖课已经上完了。
只记得他看起来真的脏脏的,但总是在笑……笑……
哦,我还记得我们解剖老师好像很尊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