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时第一次看到《和时间做朋友》这个书名,就很好奇时间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朋友,要如何相处。
以前听过很多次关于时间管理的话题了,尽管自己的做事效率低到惨,走路都很慢,每次外出都拉长了团队的出行时间。能把别人一小时完成的事情延长半小时还不能保证可以完成。做事的时候更多是看心情而不是看事情的重要程度,心情好就做的多,心情不好就什么都不做。喜欢顺其自然随心所欲,讨厌把自己的日子安排的一丝不苟。
在管理自己的时间之前,我一直想不通一个问题: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天不多不少24小时,那么,不管怎么管理时间,都不会让自己拥有的时间增加。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时间管理其实是想要用最短的时间内做完更多更好的事。
看完《和时间做朋友》,我练习了其中提到的方法,每天记录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的事情。在最初的几天,我发现自己有很多时间段都是空白的,完全没有用到。不想上课的时候就开始走神,开始琢磨中午吃什么饭,想到学校食堂的饭不好吃,顺便吐槽下那里的叔叔阿姨,然后在想哪里的饭合自己口味,要和谁一起。。。。等到自己发现自己走神的时候,已经下课了。当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就开始有意识的利用零散的小段时间,去看书学习。坚持几天以后,并没有得到预期中和时间做朋友的愉悦感觉,而是越来越焦虑,一想到什么时间是被自己浪费掉的,就满满的罪恶感,内疚和自责一同出现,这让我很痛苦。看到书本结尾处,作者也提到了这种方法的副作用,大概也是这样子的。所以,这个办法被放弃了。
没有谁的时间是被浪费掉的。因为过去的已然过去,成为无法改变永恒。亦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又怎么会是浪费呢。当我开始讨厌浪费时间的自己的时候,我也开始讨厌自己的懒,讨厌自己的坏毛病,迫不急待的想要摆脱这个阴暗的另一半。越想摆脱,越没有办法摆脱,就越是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样的内耗中。当意识到要完成的事情又没有完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自责循环。
《如何管理你的时间》的演讲中,有一个主人公在回家时发现自己的水管坏了,尽管她并没有在自己的时间清单上列出修水管这一项,可他仍有时间去做这件事。
《精力管理》的作者说,我们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的精力。精力赋予我们专注力,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做事的效率,提高学习的效率。最恰当的方式就是学习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在短时间的高强度练习之后,给自己恢复精力的时间。将这个模式循环下去,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我们一直以为时间是独立于自己而存在的,事实上却是如此。在一个人出生以前,时间就已经存在了;在一个人死去以后,时间依然存在。它如同一条单向的射线,永远在往前走。如果把一个人的生命时间看做是一条长达八十年的线段,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属于他自己的时间便开始了,终点是生命结束的时刻。当两条时间线重合,我们自身就是时间。
管理时间,也是在管理自己做的事,也就是在管理自己。当你发现自己的时间有大段空白的时候,要做的不是找一些可有可无的事情来填补这段空白,而是做一些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不为别的,只是想要体验这个过程,过程即目的。
过去已经不可改变,未来是没有到来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