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态的本意是人生的各种形态,我所理解的这形态既可只尝过酸甜苦辣,品过百味人生,见过生老病死,看破世间红尘。又可以指:如我们这些18岁的平行轨道,看似各无交集,却自得自乐,都上演着自己的精彩,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或许亦可称为“人生百态”吧。
七月,燥热的天气让人在家里也坐卧难安。一个工作日,我的初中同学们从天南海北,从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请假,相聚在那个早已物是人非的校园门前。
四年前,我来到这个学校,15岁正是花儿一样的年纪。
这儿因为成绩不好,初被一所大校吞并,进入所谓的集团管理,女生没有了只能留短发的规定,新入学的初一学生也不用再穿蓝白条的校服。初二初三的学生与之如泾渭分明,各占山头,格格不入。
在这儿原先的学生,90%都是非京籍学生,能参加中考还能考出成绩的少之又少,大多在初三下半年的毕业考试结束后各奔东西。学校因此拿不出成绩,便更没人愿意把孩子送来学习,如此恶性循环样一年比一年衰落。
但在这儿的学习,却仿佛给了我从未有过的亲切感和集体归属感。
初来乍到,才发现自己最需要担心的不是学习,而是体育。最先约谈我妈的竟然是体育老师,30分的中考分数可以掂量掂量轻重。而多年在外地的我,以文化课为最重的理念已经是深入骨髓,体育课几乎没有,锻炼早操更是糊弄过去,却不曾想这时该要还债了。
日日的早操,周五的课活磨的我精疲力竭,每天不是盼望着下雨就是盼望着体育老师有事儿,167cm,48kg却成了体育困难户。若没有身边人的陪伴,始终不放弃的手的拉扯,没有那些舍弃周末休息陪我在操场上一个个摆杆练球的被球蹭脏了的白色校服,我或许根本不可能有当日的成绩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身体。
后来,他们就渐渐地一个一个离开,有的回了老家上学,不能在北京中考,不能上北京的高中,还想继续上学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他们的家长或许还没有他们深谋远虑,往往不会考虑外地与北京的考试有何区别,也没有考虑过是否跟得上课程的问题,回了老家不是留级重读就是进入职高学习。
有的在毕业考试之后就去找了工作,走向社会,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曾经的后桌,她是那样热爱物理,那时我因为在外地已经学过电学,第二次的学习让我游刃有余,而在她的眼中我竟成了“学霸”,她常常不好意思的问我问题,又怕问的简单我会因此看不起她。我能看出她对于此的热衷,远比我纯粹的多,是对物理老师的喜爱?是对学科的专注?总之无关考试也无关未来。我上了一年的高中才知道她已经到她家附近的超市工作了,那是一份卖面包糕点的工作。家中有父母还有弟妹,这样生活的重担也能从父辈肩上接下一部分。我常常能看见她在朋友圈里发今天做的绿豆冰糕、蛋糕卷,明天做的桃酥、开口笑……她加上我的微信后常常询问我的高中生活,言语中流露出满满的羡慕和向往。那日相见,她增添了几分成熟稳重,蓄起了及腰的长发,本就是与我们相同的年纪仍喜欢粉色浅蓝的衣裳,衣袂飘飘,恍若隔世。
有的职高毕业了已经开始去实习了,当年我的同桌毕业时就说,以后要去配眼镜,现在就在大明实习做验光师。饭桌上“透露”着行业里的潜规则,哪个质量好哪个是虚名,说的头头是道,全然不知他原来是那样的“顽劣分子”,说起原来我曾在桌边贴上“请勿打扰”四个大字的事儿,笑了一桌人。
有的当年报了2+3+2的项目,现在已然成了大一的学生,非要我们叫他一声学长!有的去幼儿园做了幼师、有的在医院做实习护士、有的开始学做凭证了,有的高考考砸了准备着复读,有的和我一样,走着最寻常又最不寻常的继续学习的道路。
我曾以为所有的同龄人都和我一样在18岁的年龄憧憬着大学生活,忘记了也不知是谁说过:“你们就庆幸吧,爸妈把你们生在北京,接受这样的教育。”
不出两百公里的河北省,一道省线之隔却天壤之别,冬天为了北京的蓝天白云学生们到户外上课,不冷吗?当然冷,但是比屋里暖和啊至少还有阳光照着。我们也从未想过这是我们同龄人的生活。
可没有什么是注定的,我从不相信命运的左右。小学数学老师的话已经忘的差不多了,但一直记得他总是强调,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曾幼稚的将“命运”二字写在掌心,以为紧紧握住拳头遍是掌握了命运,殊不知命运哪儿是在掌中,而是在脚下啊。
同样是18岁的年纪的我们,过着千姿百态的生活。人生百态,在七月的烟花绽放之时,我们都拥有着同样美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