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素食,可能大家第一反应会想到那些佛门弟子或佛教信徒。的确,素食是中国佛教徒特别殊胜的慈悲行仪之一,由于他们认为食肉是间接伤害物命,所以持守素食可以说是佛弟子最基础的戒行。记得小时候,每月初一十五这天,老太和母亲必会吃素,以表示对佛祖的虔诚。
素食的起源甚早,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在印度和地中海东部地区,就出现了倡导素食主义的思潮。史载最早的素食主义者是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主张素食是因为相信灵魂可以轮回。在中国,古代认为素食可以表达对神的尊敬,《孟子•离娄》中有记载:“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而现在社会,食素者越来越多,素食主义不再是一种宗教和教条。选择素食,只是选择一种相对健康、符合时代潮流、尊重其他生命的生活方式。在很多大城市,迎合素食爱好者口味的素食餐厅也越来越多,甚至很多星级餐馆都适时推出了素食宴。
前几日,有幸品尝了吴江宾馆推出的《春满吴江》素食宴,那雅致的造型,精美的菜肴,纯鲜的味道,至今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刚入座,主菜未上,摆在每人面前的一个“多姿笠泽”手碟就夺人眼球,清水陈皮、奶油花生米、椒盐薯片、糖油金笋条,简简单单的食材,无任何添加剂,保持最原汁的味道,那色泽搭配真是多姿多彩,犹如春天百花丛中的一位使者揭开了今天素食宴的神秘面纱。
六个前菜:四鲜烤麸、黑干丝拌芦蒿、柠檬爽脆黄瓜、酱胡桃仁、百叶马兰头卷、卤汁油焖春笋,一端上来就惊艳四座。你看那黑干丝拌芦蒿,真像一叶漂浮的小舟行驶在青山绿水间,那翠绿的芦蒿是舟,上面切细的黑干丝就是一位老翁,斜放的细细长长的竹叶就是老翁手中的鱼线,边上还有鲜花小草点缀,美不胜收。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正怡然自得地在垂钓。仔细观察,这里的每一道菜造型都十分独特,都是一幅精妙绝伦的画,养眼又养胃。尝一尝,芦蒿鲜嫩可口,黄瓜爽脆开胃,黑干丝醇香浓郁……大家忍不住啧啧赞叹。
当热菜和点心陆续端上桌,大家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站起来拿起手机拍照。松茸全素,简单的一份炒素,却用到了十几种食材,有蘑菇、香菇、金耳、云耳、鸡枞菌等菌类,也有白果、栗肉、菱肉、圣女果、绿芦笋等蔬果类,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营养均衡全面。一份炒素做到如此用心,足见厨师的水准。人手一份的佛见笑,清淡的汤水中漂浮着或白或褐的菌类、素片,轻轻抿一口,汤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美食推进会蒋会长介绍:这汤未加味精等任何添加剂,全部靠里面几种食材熬制而成。除了太湖莼菜、鸡头米、藕片花、白芦笋、金笋、枸杞等,羊肚菌、榆耳、葛仙米等闻所未闻的食材在汤里清晰可见,怪不得汤如此鲜美。一味素食鲜汤,考验的是厨师扎实的基本功和对食材的选择。同桌的中国著名烹饪大师徐鹤峰老师说:“素宴选料更上呈,更考验厨师的水准和饭店的定位,所以一般素宴成本都会高于普通荤菜。”在徐鹤峰大师的引领指导下,吴江宾馆的素宴无论从摆盘、选材、味道,都是精致纯美,无懈可击。
大家慢慢品着佳肴,小口抿着红酒,轻声细语聊着天,仿佛一大声就会破坏这美好的氛围。这样高规格的宴会的确不适合大杯饮酒、大口吃菜、大声喧哗,有人说:其实酒都是多余的,一杯清茶或一杯白水和这样的素宴才是最搭调的。
最后,蒋会长客气地说:“素宴是坐下吃饱,站起来就饿啦,要不再加俩荤菜垫垫饥。”大家纷纷摇手推脱,生怕一上荤菜就破坏了这美好虔诚的氛围。虽说满桌都是素,但却是我有史以来吃得最满足最回味的一餐。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现代人在衣食无忧的同时,更关注自身的健康。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深入,另一种饮食文化悄然兴起,那就是素食文化。素食,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环保、健康生活方式,并日渐成为一种流行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