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POA”是在2015年,我当时的老板在参加完外部的一个分享后,兴奋地拉着我们整个T&OD部门,分享她斩获的秘密武器“POA”。当时印象最深刻的有两点。第一,听说这是一个由物理学公式推算出来的方法,是一种万能的解决问题的原创方法。第二,它的核心思路是挖掘到一个共同的一致的“向外的”目标,以此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共创出更多的方法,最终一起让问题得到解决。
讲真,从那一刻起,POA就已经悄悄在我心里封了神。原创,向外的目标,共创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一切竟如此自然又令人欣喜!然而,很多年过去了,它仿佛在神坛上遥不可及。因为,在实践中我发现,核心思路中,最最大的难题和挑战,就是找到那个共同且一致的向外的目标。
目标怎么找?找得对不对?能不能设得更高更好?这些,都是多年来始终解不开的困扰。直到最近上了朱颖磊老师的POA认证课,一切才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整堂课的内容,在一开场时,朱老师就抛出三句话进行了高度总结。然而,这绝不是POA的全部精华!
目标怎么找?用Why替代what!就是针对你认为的目标,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问着问着,你会发现目标越来越清晰。
找得对不对?用伙伴来验证目标!好的目标能让人产生共鸣,共创出好的达成目标的方法。
能不能设得更高更好?反复验证,不断调整!更高更好的目标,能帮你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主动提供更多的优秀资源。
发现了吗?一切的基础和关键不仅仅只是上面对POA有高度总结的3句话,更重要的是有没有行动。有没有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有没有验证定下的目标是不是让伙伴产生共鸣?有没有调整目标,让它更高更好,吸引更多的伙伴共创方法……原来,这些年来,POA在神坛上不是因为它遥不可及,是因为我还没有行动呀!
上完课,我立刻对自己手上重要紧急且没答案的工作用POA思维进行了梳理。用"痛梦法"初步找到了O,去跟counterparties沟通的时候,我发现对方有兴趣听我讲更多,讨论也比之前更充分有效,最终达成的共识也给我带来很多惊喜。尽管离我的最终目标还有一段距离,but,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想,这就是行动的力量吧!
我已然越来越相信行动的力量了,我会坚定地走下去,成为POA改变自己的见证者。不得不服,POA这个极简普适的底层逻辑,真的太有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