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群翁往事之:一代才子杜志远


愉群翁这个地方,民风淳朴,本地人较多,好多仁人志士来此地后,再也不愿离开,从此,就在愉群翁安家落户,特别是五六十年代,一些内地的知识分子,因多种原因来新疆后,都到愉群翁落脚。

愉群翁离伊宁市较近,生活条件也相对于别的乡村好些,五六十年代的下放(就是城市人口疏散)运动中,但凡在愉群翁有点关系的人家,通过关系,下放的时候就到了愉群翁。

后来的上山下乡潮中,有门路的年轻人都会来愉群翁,所以在愉群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比较多,我知道的就有吴玲、王瑞兰、张丽萍张丽新姐妹俩,董梅、蔡晓芹、吴新红、吴宪等

还有六十年代初期,因各种原因来愉群翁的人有杨志品、唐溢清、吴伟、王军、沈莲娥,还有七十年代来愉群翁的王金福、王惠兰两口子,孙敬书、纪大勇等。这些人,在愉群翁的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其中就包括杜志远一家,一九五八年,不到二十岁的杜志远兄妹几个,跟随父母,在城市人口大疏散运动中,被下放到了愉群翁,当时被安排到愉群翁老四队,后重新划分成了六小队。

杜志远的父亲是一位厨艺不错的厨师,在愉群翁一直被人们称呼为大师傅,他母亲则被称呼为大师傅娘娘,从我记事就听人们这样称呼杜志远的父母,一直到二位老人离世,至于老人姓名是什么,我想愉群翁的后人大都不太清楚。

杜志远当时正值青春好年华,风度翩翩一少年,出生于四十年代初的他,非常幸运,在伊宁市接受了系统的教育,本身又多才多艺,不久,就到愉群翁学校担任教师,并于六零年担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

刚解放那几年,愉群翁人的思想还处于半封闭状态,孩子们上学读书都是由社教干部上门动员的,尤其是一些女孩子,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能入学读书,到了六十年代,经过反复上门动员,才有部分女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那个时期,愉群翁的女孩子入学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女孩子们都喜欢杜志远老师,她们只是单纯地崇拜,暗自地喜欢,那些情窦初开的少女们,都喜欢围着雪白毛巾的杜老师上体育课。

年轻人聚在一起欢乐就是多,特别是那些离开家、离开父母的年轻人,下班后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杜志远老师拉起小提琴,有一位王姓女老师就唱歌,歌声一直引出了圆圆的月亮在天上。

一时间,风言风语就弥漫开来,愉群翁的爷们儿娘儿们,开始说闲话了,说学校的年轻人半夜半夜在一起,能有什么好事;没有女孩子上学读书的人们,又说,学校里的老师太年轻,女孩子们在学校不安全。

善良的杜志远老师非常苦恼,一腔热情返投入乡村教育,却被人曲解诽谤,年轻老师们在一起相互倾诉心中的烦闷,正好,当时杨志品老师,想在下阿布拉什村新建一所学校,以解决孩子们就近入学的问题。

建校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师资力量,杨志品老师就动员杜志远老师同去,年轻人就是有勇气也有魅力,杜志远老师当时就跟着杨志品老师去了阿布拉什村,那是一九六三年,在那儿又遇到了唐溢清老师。

那个时候,生活条件差,几个年轻人就自力更生,杜志远、杨志品和唐溢清老师三个人就搭伙自己做饭吃,在几间破旧的民房里办起了下阿布拉什村小学,从此,下阿布拉什村的孩子们再也不必到皇宫小学读书。

杜志远老师因为能弹会唱也能写,口才又好,后来被抽调去搞社教工作,社教工作结束后,在愉群翁皇宫学校任教,六十年代末,伊宁县在愉群翁(当时的五一公社)设立了广播站,杜志远被任命为五一公社广播站站长。

这是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杜志远从零做起,多方调动力量,短短几年,就实现了广播喇叭村村通,把党和国家的政策及时准确地输送到每个村落。

那时候,广播站需要维吾尔语、汉语两个播音员,当时的愉群翁本地找不到能说普通话的播音员,由伊宁市选派播音员到愉群翁工作,到七十年代末,经过努力,杜志远成功培训出了愉群翁自己的维吾尔语、汉语两名播音员。

从此以后,愉群翁每个村落的村民,都能在早、中、晚的规定时间里,听到亲切的、含有愉群翁口音的普通话播音:五一公社人民广播站,现在开始播报……

由于杜志远工作业绩突出,愉群翁设立了供电所后,他又兼任了供电所所长一职,同时管理两个单位,这是一个挑战,但杜志远利用两个单位的相同点,工作搞的有声有色,颇有成效。

供电所的电工大多是愉群翁本地的农民子弟,他们边农边工,农忙时回去务农,农闲时上班维护线路、收电费,广播线路也可以兼职维护,冬天农闲的时候,还组织电工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

每隔一两年,组织电工进行大范围的供电线路维护,短短几年的时间,杜志远带领他的职工们,更新了愉群翁供电线路,更换了电线杆子,以前的木制电线杆,全部换成了水泥电线杆。

更换了高压、低压电线,更换了村民的老旧电表,完成了电表箱户外的安装任务,愉群翁以前蜘蛛网似的供电、广播线路全部变成整齐化一的输电网络。

八十年代末,杜志远因工作需要,调到愉群翁乡政府任人大秘书工作,他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愉群翁,愉群翁也成就了他一生的幸福,杜志远在愉群翁找到了陪伴他一生的爱人。


杜志远在收获成绩的同时,也收获了八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一个可爱的儿子,愉群翁人都说,杜志远是人生最大的赢家,在他退休后,八个女儿陪着他和老伴,游历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二零二二年十月十九日,愉群翁一代才子杜志远因病离世,享年八十岁,现在只有他当年规划布置的供电线路,星罗棋布般架在愉群翁各村之间,还有他作为一个慈爱的父亲,永远地留在儿女们心间。

如今的愉群翁,灯火辉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愉群翁的后代们在明亮的灯光里,在浪漫的路灯下,享受着幸福人生,有道是:雁过留痕,风过留声,如今,幸福的风一直在吹,那翱翔的大雁却不见了踪影,能给世人后代留下记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愉群翁往事之:永远的愉群翁人:吴伟老师


愉群翁往事之:杨志品、唐益清夫妇在愉群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