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天来临,每周末都有聚会,不是参加婚礼,就是有老友相约,相爱的人儿都想在美好的时刻好事成双,朋友们也都不想错过百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春天里相爱相守、相约相聚。
这周末参加宴席,遇到老友吴霞,久未谋面,相见就有拉不完的家长里短,这家伙说话也是妙趣横生,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一下午的时候很快就在我们的嘻嘻哈哈声中过去了。
末了才想起问她父亲--我们小时候的美术老师的近况,吴霞说父亲已近九十高龄了,现实就这么突兀地来到了面前,原来时间过的这么快,当年高大挺拔的美术老师吴伟也到了古来稀之年了。
于是,我们随即跟吴霞去看她父亲,也就是我们小时候的老师,吴老师住的院子,是我们无比熟悉的、属于愉群翁的院子,干净、整洁、花团锦簇,吴老师和小儿子一家住在这里。
吴老师躺在靠窗的大板炕上,见到我们进来,就马上坐了起来,看有神的双眼、癯瘦的面部表情,还是几十年前的吴老师,但在吴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时光的流失和岁月的无情。
吴老师半天都没有认出我们,自我介绍了半天,我看也是没有完全想起来,是呀,几十年了,吴老师脑海里可能过滤了无数的学生,他真的说了一大堆学生的名字,有我们的同学,他记忆里的长河里只是没有留住我们几个罢了。
吴伟老师不是愉群翁本地人,也不是新疆人,他出生于河南淮阳人,淮阳历史悠久,是人文始祖大昊伏羲建都之地,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那里人杰地灵,吴老师在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我们问起吴老师当初为什么为疆?又怎么会在愉群翁落脚,一住就是六十几年,把愉群翁当做了人生的第二故乡,他一下子显得激动起来,撇着干瘪的嘴,抹起了眼泪。
吴老师说话真正是断断续续了,他原先说话的口音很是奇怪,既不是河南口音,也不是愉群翁口音,是河南和愉群翁口音混杂的一种口音,河南人的腔调,愉群翁人的用词和口气。
现在他老师了,只见嘴唇一张一合的,听不清说什么了,老人思维倒是异常的清晰,记忆里全是细节,连六十年前,一次坐长途车的细节,他都记得。
一遍遍地说那个细节,说是到新疆乌鲁木齐了,被收容了,后来又来伊犁了,来伊犁后,本来要去巩留,坐上车后,吴老师在这儿说了一句河南调的愉群翁话:我耍了个尖,又下车……
可能这一次下车,注定了吴老师此后的生活,他下车后去了伊宁县民政局,被安排到了愉群翁,当时被分派到了良繁场小学担任美术老师,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在和吴老师断断续续的聊天中,我大致了解了吴老师的故事,由于他年老体力不支,再加上思路中断,其间,吴霞加上一两句,吴老师一急,河南话就上来了:你知道啥来?
吴伟老师家在河南淮阳是地主,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文化知识,习文练字,尤其喜欢写字,那时候时逢战乱,他没能继续深造专业,解放后,好学的他跟着文化馆的一老师学习绘画。
五十年代末,由于家庭出身问题,苦闷的他决定只身上新疆寻找出路,在路上遇到一对和他有同样际遇的夫妻,结伴而行,途经哈密,乌鲁木齐,周周折折来到了愉群翁。
在良繁场两年工作几年后,吴老师调到了愉群翁中心小学,也是美术老师,愉群翁那时候叫五一公社,整个五一公社范围,甚至是伊宁县墙上的标语、每年的运动员横幅、标语老师出自吴伟老师之手。
在愉群翁,吴伟老师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他热爱教育事业,喜欢那种被需要的感觉,每次挥毫泼墨之际,他都感到非常的幸福和极大的满足。
愉群翁以它的宽厚的胸怀接纳了吴老师,给了他新的人生,吴老师在愉群翁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一位识文断字、愿意陪他一生的好女人,这位叫王秀琴的女人,从不嫌弃吴老师是异乡人,也不在乎他的家庭出身。
她只在乎吴老师本人,他的才艺、他的人品,乡村小学教师那时候的待遇不是很好,王秀琴参加生产劳动、做裁缝替别人缝制衣服,在吴老师身后默默地支持他,并为他生了四男两女六个孩子。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应该是一九七二年,吴老师正好一到五年级的一个循环带完,又开始新一轮教学,那时候小学是五年制,这初中三年,高中两年。
那一年,吴老师带的是乙班的班主任,我在甲班,他只是我的美术老师,我还记得当时的美术老师吴伟,高大挺拔、气宇轩昂,白衬衣下摆装进长裤腰里,黑皮革,此后,记忆里的吴老师一直就是这种干练精干的装束。
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寒来暑往,吴伟老师一直在小学美术老师的位置上坚守着,并且用他的一技之长,服务于愉群翁的群众,现在吴老师已年近九十,不能行走自如了,但他苍劲有力的墨迹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孩子们稍大些后,吴伟老师几次回河南准阳老家探亲,并接母亲来愉群翁和自己一起生活,老伴王秀琴和孩子们,对远道而来的奶奶极尽孝心,嘘寒问暖,端茶倒水。
一年后,老人因为思念故土,执意要回准阳,吴老师遵从母亲的心愿,亲自送母亲回了河南,回去不久,老母亲决定来新疆定居,吴老师这次接来了母亲,一直在母亲床前尽心侍奉。
吴老师的离开了故土,他视愉群翁为自己的故乡,送走了无数的的学生,他为母亲养老并安葬了母亲,把孩子们一个个养大成人,如今,他已年迈,看他瘦憔的身体,静静地坐在那儿,我心里一阵悸动。
一个人,放弃故土、离开亲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开始新的人生,而且,这一开始,便是终身,很难,很少有人能坚持到底,吴伟老师做到了,也坚持到底了,他是愉群翁的老师,是愉群翁的儿子,是永远的愉群翁人。
愉群翁往事之:开商铺的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