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听樊登读书中《思维的囚徒》这本书,本书启发读书人对于工作和生活的意义进行思考,来对抗焦虑、抑郁和空虚的感受。
人天生是“习惯”的动物。远古时代的人由于“思考”会消耗更多的体力,所以大脑“习惯”于不思考,如果我们不努力让大脑进行思考、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就会钻进思维的囚牢之中,成为“思维的囚徒”,会觉得什么方法都改变不了现状,每日抱怨,整日都会认为“这件事情没办法做”、“这个建议肯定不行”......
本书中提到了7个原则来打破被禁锢的思维,从而活出生命的意义。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七项原则,其中有几个点戳中了我,甚至有了一些自我联系的思考:
1、自由地选择你的态度。
2、实现有意义的目标。
3、发现生命瞬间的意义
4、千万不要违心做事。
5、从远处审视自己。
6、改变你的关注焦点。
7、要敢于超越自己。
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在《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中作者讲述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人选择成为德国人的打手,帮助纳粹折磨犹太人;也有人选择每天传播希望、鼓舞大家、把不多的面包分享给孩子。作者说不管人身在何处,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人生遇到了怎样的挫折,我们可以选择意志消沉、满腹牢骚,但我们同样可以选择——“It just a bad day”,过了这糟糕的一天之后继续积极、乐观地享受生活。
如书中所讲,想要成为真正的乐观主义者,不是我原来所以为的“凡事往好处想”,而是首先“预见自己选择的态度带来的后果以及各种应对的可能”。从自身出发去思考这一点,比如我选择了正视自身的病痛并愿意去了解它,相信我的医生,然后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我能够看到这样做的结果是身体会越来越好,从而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其次是“有采取行动把可能变成现实的热情”——有了前面的预见,就有了这么做的动力,当一点点的达到了原本的目的,从而发自内心的对“好好生活、快乐生活”有了更多的热情。
我想大部分人可能都是这个样子——每天疲于应付工作,闲暇之余就打开抖音,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还浑浑噩噩地感叹觉得“时间飞逝”。疫情期间似乎提醒了我对生命的正视和思考,我问了很多次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吗?除了实现自己买点儿自己喜欢的东西、吃顿火锅的欲望心愿以外,还做过什么实现心愿的事情吗?”这时候才发现确实只是“碌碌无为”。
所以,书中还有一个概念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认识自己”。我们应该去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反思和真正的去认识自己,去思考我们应该活成什么样子才是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别人希望的样子,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才能,从而更好的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或者更好的帮助到别人。
疫情当下,我们不仅仅被事业的危机困扰,更为担心生命受到威胁而困扰,在这样的艰难境地推荐细读此书,学会让有意义的目标打破眼前的诸多困境和禁锢的思维,保持思维的弹性,不要总想着拒绝和反抗,用真正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