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年前第一次出国旅行,到现在长期居游国外,我经常亲眼看见抑或听闻国人在付小费这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种种陋习。例如前几天跟某研究生吃饭,他还大言不惭地提起自己打车时如何逃避付小费:“我假装听不懂就走了。”唉,这个谎撒得实在丢脸:司机是夜里十一点把他送回学生宿舍——在本州最著名的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怎么可能连这么基本的英文都听不懂?
好吧,既然没权利管别人,我们只能严格要求自己。我一直以近乎自律的心态提醒自己:一、钱包里永远准备着以备用于付小费的零钱,尤其是在出门旅行的时候;二、记得付(例如一大清早匆匆忙忙冲出酒店的时候很容易忘记往枕头下塞小费,所以应该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三、在正常情况下都选择中等额度的标准(比如面临15%、20%和25%三个选择时就选20%);四、在不能确定某些场合是否需要付小费时,宁付勿省。
可是当涉及一些特定的服务,对于是否需要付小费以及该付多少,在不同的地区或许会有不同的标准,甚至在同一个地区也会有争议。例如我在安装有线电视前,还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小费标准,结果发现大家说的都不太一样:有的认为该给十美元,有的说根本没必要给,而专家则称“只要向安装工人提供一杯冰茶或柠檬水就可以了”。
按照宁付勿省的原则,我还是付了小费。事实证明至少在我所在的城市,安装工并没有期待他能拿到小费。因为在我掏出钱包的时候,他以为我是要付第一个月的费用,还提醒我不需要当场付费,每个月会自动扣款。而当意识到我是要给他小费时,他还说“You don't have to(没必要给的)”。后来我才听说,这些安装工的工资挺高的,他们这个行业不靠小费生活。
过了不久,我发现洗碗机漏水,于是打了个电话让管理处派维修工上门。我想着维修工总算是蓝领吧,还是应该掏出小费表示感谢。然后我就知道这个钱给得确实多余,因为那个纯朴的小伙子拿着这钱表现出出乎意料的开心,而且他一连问了我两遍:“Are you sure (你确定吗)?”好吧,到这时候我已经确定我其实并不需要给小费,可是已经放进他手里的钱总不能再拿回来吧。或许这其中的逻辑是:公寓提供的洗碗机出现障碍是给租客带来不便,所以没理由再收钱。
后来我去纽约旅行借住在朋友家,是她买下的公寓,灯泡坏了需要让管理处帮忙换个新的。我事先还特意问了前台应该付多少钱,对方的回答是“随意”——也就是说换灯泡本身是免费的,但确实需要付维修工小费,至于给多少可以自己看着办。我只是很好奇:这是因为地域的区别,还是说在你买的公寓里灯泡坏了是你自己的事,所以当然要付钱?